虎年第一个两万步,我们给了徐家棚站。
2021年12月26日武汉轨道交通又新增了3个新成员5号线、16号线和6号线二期其中,5号线的开通使徐家棚站7、8号线站外换乘成为了过去时同时,徐家棚站成为武汉地铁面积最大的换乘站
庞大的地下空间也意味着漫长的换乘过程,这使得徐家棚一度被民间冠以武汉地铁“换乘王”的美名。网络上,网友们对它也是“爱得深沉”。
久闻不如一见
长江日报探城记者
兵分三路,实腿实测
体验徐家棚8号线换乘7号线
带你探索徐家棚
换乘的三种可能
常规版、分流版和隐藏版
来看哪种适合你!
不多说了,先上宝藏攻略图!
徐家棚8号线换乘7号线的常规版比较简单,只要明确换乘方向,跟着地铁工作人员张贴的换乘指示标识,有腿就能走。
下车后,跟随指示标往列车中部走,坐上第一个电动扶梯,来到8号线的徐家棚站站台,与站厅的夹层这里设置有一处洗手间。洗手间的拐角处,有一条悠长的弧形坡道,从这条坡道可以直达5号线站厅一角。
乘坐第二个电动扶梯向下,随后就进入“风吹芦苇荡”的艺术墙通道,走过在机场才能看到的平地电梯。只需再乘坐三个向下的电动扶梯,就可以来到7号线站台层了。
说起来已经够复杂了,走起来更是“进无止境”。全程共花费了10分13秒,芦苇荡也从换乘通道的夏绿,变成了7号线站厅的秋黄。
网友曾经吐槽:“原来徐家棚7、8号线换乘需要走整整“一季”!”
上下班高峰期换乘拥堵含量过高?站台分流换乘模式你值得拥有!下车后乘坐电动扶梯直接上楼来到8号线站厅。
步行穿越5号线站厅后,再下电梯来到艺术墙通道随后,就是熟悉的三个向下扶梯了。
这一方式主要用于站台换乘客流较大时分流人群使用,可避免拥堵,虽然没有换乘指示标识来得直接明了,但完美避开上下班人流后,换乘可谓一气呵成,行云流水这种换乘模式什么都好,就是有点费腿!
尽管记者为了另辟蹊径费尽心思,换乘过程中也努力抵抗在艺术通道中和美景自拍的诱惑。奋斗不息,迈腿不止到达7号线站台层时,依旧花费了9分46秒。
看来,这一换乘模式
“性价比”并不算高
爱迷路星人请谨慎食用
如果说站台分流模式
难度是四颗星
那么徐家棚站
8号线换7号线的隐藏版
难度系数直接爆表
能独立摸索出来这条
换乘路线的小伙伴
我敬你是条汉子!
为啥这么说?
因为走上这条换乘路线的第一步
就是要逆着换乘指示标“反其道而行之”径直往车头走来到8号线站台层和5号线站台层的步行楼梯随后穿过整个5号线站台层
直到我们熟悉的芦苇荡换乘艺术通道。在这途中换乘5号线的路标,会多次现身对你进行干扰5号线飞驰的首义红列车,也会诱惑你的脚步但不要怀疑,不要迷惑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直到“柳暗花明又一村”,芦苇荡换乘通道将再次闯入你的眼帘,真·条条大路通罗马
最终,这条让探城记者走到怀疑路标、怀疑人生的路线耗时9分13秒。
武汉地铁三条新线开通之前,7号线和8号线的徐家棚站分开设置,大致呈“二”字形平行分布,是两个独立的车站乘客需要出站,才能换乘。
新线开通后5号线的徐家棚站把两条平行的车站串连起来三站合一,变成“工”字形徐家棚正式告别了站外换乘的过去。也使得我们的三种换乘模式有了实现的可能
从此,地铁作为我们的城市的脉搏运行得更有力、更流畅,市民的出行也更加便捷,我们在徐家棚站换乘中迈出的虎年第一个两万步,每一步都是城市进步的印记。
来源:长江日报
编审:杨均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