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云报道 近日,湖北省发改委新出台15条意见,从制度创新、融资补贴、项目建设和权限下放4个方面,进一步支持湖北自贸区创新发展。
鼓励制度创新 先建后验审批提速
鼓励制度创新,《意见》提出:支持自贸区先行试点企业投资项目实行“先建后验”新模式。也就是说,企业在取得用地和规划许可,并作出相应承诺后,可以先开展设计、施工,竣工后再接受相关验收。
这一模式,之前在黄石、十堰、襄阳等地开展试点。落户黄石的湖北华力科技公司就是受益企业之一,在签约51天后,公司就拿到了《工业项目建设施工通知单》。而在一般情况下,工业项目从签约到动工,一套程序下来,往往要花上4个多月的时间。
先建后验,将大多数审批事项后置,项目从签约到开工最快只需要38天。
优化监管 支持差异化探索创新
进一步优化监管,《意见》还提出:支持自贸区开展投资项目报建审批区域性统一评价,即由自贸区委托统一开展环境影响、水土保持、矿产压覆、文物保护、地质灾害危害性、地震安全性、气候可行性等评价评估,入驻区域内符合整体规划和功能定位、属于主导产业的投资项目可不再单独进行评价。
《意见》还明确支持自贸区加快推进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武汉、襄阳、宜昌三地可因地制宜开展差别化探索创新。
引资入区 激发金融活力
吸引投资机构和资本进入自贸区,《意见》要求:各片区对入驻创业投资和产业投资基金开辟绿色通道,对落户的创业投资管理机构,按创业企业给予租房、水电、网络、购房等补贴。支持省相关产业基金及金融机构在自贸区发起设立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产业投资基金。
正是借助长江产业基金和基金合作伙伴汉德资本的力量,人福医药完成对美国医药细分行业龙头RiteDose公司的收购,将引进吹瓶-灌装-封口技术在自贸区内落地,填补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空白。此次并购涉及资金6.05亿美元,是迄今为止湖北企业实施的最大一笔海外并购。
聚焦战略新兴产业,长江产业基金已通过核准基金23支,总规模1184亿元,其中,绝大部分基金项目落户在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与此同时,《意见》还支持自贸区的企业发行城市停车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养老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双创孵化、配电网建设改造、绿色债券、PPP项目、社会领域产业等专项债券。
核准权限进一步下放
深化“放管服”改革
深化放管服改革,《意见》还对核准权限进一步下放。其中,新建通用机场、扩建军民合用机场项目,6吨或9座以下通用飞机和3吨以下直升机制造项目;占地面积200亩以上、600亩以下或投资总额2亿元以上、15亿元以下的中小型主题公园项目,自贸区可自行核准。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冉涛 洪亚飞 责任编辑 李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