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云报道 湖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对于芯片企业来说,就是要提升企业对全球资源的利用能力。今天的《湖北创“芯”之路》,我们要走进武汉光迅科技,看看它如何跻身中国第一、全球第五。
正在建设的这座大楼,是光迅科技为了最新的EML技术,而新盖的芯片大楼。顶着高温,工人们加班加点地赶工。
这里将生产的EML芯片,可以比普通通讯芯片20公里的极限传输距离,再远60多公里,全球领先。而在五年前,光迅在全国率先启动这一项目的技术攻关时,比起全球先行者,还是晚了至少10年。
当时,EML芯片,全球只有三家企业能够量产。和光迅一样在研发的,有上十家。谁先研发成功,谁就能成为全球第四个巨头。但是,连研发起步都晚于竞争者的光迅,如何后发制人?
开放,不仅意味去参与全球市场竞争,还可以从全球寻求创新合作。光迅搜罗全球,在法国发现了一个技术团队。
很快,光迅通过资本运作收购了这个团队,快速掌握EML的核心技术,解决了研发端的问题。但新的问题又在生产端出现了。武汉现有的封装技术,满足不了高端芯片的需求。光迅再次启动收购计划,瞄准大连的一家封装厂。
这样,光迅形成了芯片“法国研发、武汉加工、大连封装”的全球产业链。只用了美国、日本四分之一的时间,实现量产,也因此把自己的全球排名,从第五提升到前三。
而在过去的16年里,光迅已先后在美国、法国、丹麦等国成立海外公司,开展各类芯片研发,并实施本土化经营。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梁蕊 徐嵬毅 向京 责任编辑 吴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