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高校科技成果加速走向产业一线,今天(4月12日),湖北2025年首场高校科技成果投融资峰会在武汉理工大学举行,14个校企合作项目现场签约,目标规模为10亿元的科创基金宣布启动。
聚焦突破“卡脖子”技术,现场14个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签约,总金额达4.37亿元。其中,武汉理工大学将与超威电源集团共同开发碳排放低、能耗低、运营成本低的新型船舶,带动船舶锂电氢电、电力推进系统等产业在湖北聚集。
武汉理工大学船海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教授 张尊华:超威集团在我们团队里面投资了3000万,同时把我们的课题组的相关的专利转化1000万,借助他们在新能源电池上面的一些优势,去助力新能源船舶动力的改造升级。
让技术与产业双向奔赴。现场,湖北国有资本、行业企业以及市场化投资机构共同发起10亿元的科技创新基金;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8家金融机构与武汉理工大学现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向学校科技创业团队提供支持计划和全周期服务。
武汉理工大学创业学院副院长 艾靓:重点投向我们学校的硬核科技、未来科技,主要是新能源、新材料,还有汽车等相关领域,用于早期科技成果转化。
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公司金融与投资银行部副总经理 邱凌:成立了专门的科技金融中心,预计有百亿元的资金规模,通过贷款、投贷联动合作。在项目的对接、项目的孵化、人才培养上,全方位、全流程支持我们实验室的科技成果走向生产线。
构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应用”融通发展新机制,本次峰会上,湖北还通过联合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及科技服务平台,整合多方资源,打造学校科技成果高效能转化新生态。
武创院新一代港航技术与装备研究所所长 周慧明:三家共建一个研究所,武创院聚焦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理工大作为技术的策源地,企业进行中试以及后续的工程化,一起做好我们的成果转换和市场推广。
(长江云新闻记者 余旭东 谭思为)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