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华表奖现场力推!五一档大波国产影片即将上新

“五一”将至,请看这份消费避“坑”指南

武汉入选全国试点城市

全球极危物种濒临灭绝!全国只剩一只

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08万人

华表奖现场力推!五一档大波国产影片即将上新

“五一”将至,请看这份消费避“坑”指南

鄂州峒山村:留住“山水乡愁”,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样本

长江云新闻    ©原创 2025-03-27 18:01  
3497
阅读:3497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鄂州市峒山村留下殷殷嘱托:我们的乡村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十二年光阴流转,峒山村牢记嘱托,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这里“脏乱穷差”,是远近闻名的落后村;如今,村庄处处洋溢着绿色发展的活力,成为生态文明示范村。

眼下,峒山村继续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迈进。

“花园式村庄”彰显城乡一体化

鄂州市鄂城区长港镇峒山村,枕依蜿蜒的九十里长港运河,是一座底蕴深厚的古村落。

3月27日,记者漫步在峒山村,看到大片金黄的油菜花在道路两旁肆意绽放,五彩斑斓的帐篷错落分布在如茵草地上……抬眼望去,青白灰三色调的村居错落有致,与远处的山水田园完美相融。周边路灯整齐排列,排水渠设施完备,现代化与田园生活的和谐统一尽显于此。

而在十几年前,峒山村道路不通、环境脏乱差,经济发展缓慢。那个时候,村里70%的青壮劳动力选择外出打工,很多土地都空闲着,成为名副其实的“空心村”。

为破解发展难题,峒山村在2009年建起第一批统一规划的新农房,着手改进道路条件、卫生环境等。在2017年以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为契机,启动“厕所革命”,修建生态停车场、门楼、微循环道路等,加大村庄整治力度,改善村容村貌。

近年来,峒山村还把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推进污水管网入户,实现5个小组和峒山景区安全卫生用水,解决了污水乱排放问题;对峒山环山路、四线路、中轴线道路进行刷黑,对景观绿化、上山步道进行改造,塑造“花园式”村庄。

如今的峒山村,天更蓝,水更清,树变多,路变平,环境更优美。2019年12月,峒山村还获评“全国乡村环境治理示范村”,是湖北省唯一入选的示范村。

“三产融合”驱动产业创新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峒山村座谈时指出“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峒山村牢记三个“绝不能”的殷殷告诫,上下一心,大力发展多种特色种养殖业,将部分分散在村民手中的土地集中起来,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因地制宜建成万亩水产、千亩湘莲、百亩樱园、十里水杉等22个生态农业项目。

“我们是集体经营本村3000亩土地,又流转了周边村的7000多亩土地,经营了1万亩土地,发展农业以农促工、以工补农、搞活商贸、多业并举。”峒山村村委会主任占志启说。

2021年,嘉禾水产落户峒山村,村里500亩传统鱼塘从户外搬进了大棚,实现工厂化养殖。仅这一个项目,村集体经济三年多出了80万元的收入。

春之染种植专业合作社精心培育的三角梅

看中发展机遇,湖北春之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也到峒山村流转土地,种植百合、玉米等。“目前我们每亩地的流转费用是800元,我们所有用工都是本地村民,这几年支付劳动报酬大概有数十万元。”湖北春之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联平介绍。

将土地流转出去的村民变成村集体公司的股东,又领分红、又有工资。峒山村村民陈正焱高兴地说,“我们的收入越来越高,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峒山村有山有水,是个好地方。全村打造“山水乡愁”品牌,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富矿,充分发挥古村落、招隐寺、村湾祠堂等建筑的文旅价值,并发展集民宿、休闲、观光、采摘、垂钓等为一体的休闲体验农业,游客接踵而至。

“人才回归”助力乡村振兴

峒山村产业多了,集体经济壮大了,峒山村还通过土地优惠、资金扶持、品牌孵化等政策,吸引年轻人回流。

峒山栖客露营基地负责人陈川是峒山村土生土长的“90”。2022年6月,陈川路过村里千亩荷花园时,满园盛开的荷花让他沉醉不已,决定返回故乡峒山村,在这里“重启人生”。

“我决定回来的时候,村里帮我修建了停车场,帮我把旅游公厕提档升级,还新装了很多路灯。现在我的露营基地非常火爆,周末一天接待游客200余人,人均消费100多元,游客得提前预约才有位置。”陈川说。

55岁的郭汉锋与南京来的种植户,合伙在村里流转220亩地种植藜蒿,6月栽种,腊月开始收割,每亩地可挣一万元。他说:“在家门口创业,未来充满了希望。”

出生于1998年的陈庚大学毕业后返回家乡,是峒山村“两委”成员。他说:“家在这儿,工作在这儿,回村的归属感是哪里都比不了!”

峒山村村委会主任占志启告诉记者,这几年,村集体还开设了人才孵化基地,培育本土种植能手、电商达人。

从2013年到2023年的十年间,峒山村从70%的村民在外务工,转变为60%的劳动力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创业,39户7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如期脱贫摘帽,粮食年总产量稳定在950万斤以上。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2万元;70%的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村里90%的家庭开上了小汽车,去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3.78万元。

从“空心村”到“全国文明村”,峒山村的每一步蜕变,都深深刻下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的印记。如今,峒山村的发展故事仍在持续书写。正如村歌《峒山老家》所唱:“老屋古树是我的峒山老家”。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往昔只能回味的乡愁,已然化作村民触手可及的幸福生活,一幅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编审:向秀

统筹:谢珍

记者:谢雅静 夏晓青 冉涛 刘璐 全晟 金若晗 宋杰

美编:蒋艳

责任编辑 谢雅静
进入长江云新闻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推荐阅读

  • 祝贺!235个集体和218名个人荣获湖北省五一劳动表彰
  • 湖北“十年三步走”,实施7大行动整体提升支点产业竞争力
评论 最热 最新
打开长江云新闻看更多 
发表评论。。。
余稳

乡村振兴既要凝形,也要聚魂,抓住乡愁是文化振兴必不可少的

04-01 · 湖北省鄂州市 回复
0 0
任志远

乡村振兴最怕的是千村一面,而峒山的故事告诉我们,特色才是核心竞争力。在全国各地乡村纷纷效仿网红模式时,峒山静下心来挖掘自身独有的资源——武昌鱼故里的身份。这种基于地域特色的差异化发展策略,避免了同质化竞争的陷阱。更难得的是,峒山人没有止步于传统,而是用现代科技提升传统养殖业,用文化创意赋能农产品,让老传统焕发新生机。

03-28 · 亚太地区 回复
0 0
138***080

发展经济才是硬道理

03-29 · 回复
0 0
云朵-1180

在人们的情感版图里,乡愁,是一抹挥之不去的眷恋,承载着对故乡山水、人文的深深牵挂。峒山,便以独特的生态禀赋为笔,以乡村振兴为墨,书写着新时代的乡愁诗篇,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板。 峒山的生态优势是得天独厚。这里湖汊纵横,田园广袤,自然景观美不胜收。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峒山始终坚守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通过实施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治理、垃圾分类处理等一系列生态工程,峒山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绿了。与此同时,当地充分利用丰富的生态资源,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让绿

03-28 · 回复
0 0
云朵-5843

峒山好样的!守住山水乡愁底蕴,借融合之力,乡村振兴,让村民生活过的越来越好!

03-28 · 中国 回复
0 0
云朵-7768

峒山的发展真棒啊,生态环境好,产业发展好,农民生活幸福感高

03-28 · 回复
0 0
156***369

总书记走过的峒山,将会越来越好

04-01 · 湖北省鄂州市 回复
0 0
130***072

望山见水忆乡愁,老百姓的日子有盼头!

03-28 · 湖北省 回复
0 0
186***290

生态峒山,乡村振兴正在蓬勃发展

03-28 · 回复
0 0
云朵-3939

鄂城区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农村也越来越美了,汀祖也发展的挺好的,为家乡点赞👍

03-28 · 回复
0 0
https://img.cjyun.org/a/10008/202503/d9ee72755a1497f01c0a6b378de44bdb.gif
{"appId":"wxcccd4eaac7d51769","nonceStr":"vI27JgatFpl3ZSem","timestamp":1743132678,"signature":"dab58d0b5b3fa563b0536252cf5a0e105729cd15","link":"https:\/\/m.hbtv.com.cn\/p\/4512444.html","desc":"","title":"\u9102\u5dde\u5cd2\u5c71\u6751\uff1a\u7559\u4f4f\u201c\u5c71\u6c34\u4e61\u6101\u201d\uff0c\u6253\u9020\u57ce\u4e61\u878d\u5408\u53d1\u5c55\u6837\u672c","imgUrl":"https:\/\/img.cjyun.org\/a\/thumb\/10008\/202305\/2336336c2f3e0f3d6d36e40d2246c7b6.png!w300_h300.png","de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