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特朗普:将在未来几周发放“金卡”签证

2025清明档电影票房破2亿元

8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身份被成功确认

2025清明节单日电影票房破亿

2025清明档电影新片票房破亿

特朗普:将在未来几周发放“金卡”签证

2025清明档电影票房破2亿元

从乌蒙山到狮子山,时隔22年的“双向奔赴”——徐本禹和本禹志愿服务队支教点首位考入华农大学生温暖相逢

长江云新闻    ©原创 2024-08-28 07:13   阅读:26623  

“终于来到华农了!我成了老师们的小师妹!”

8月27日,傍晚的霞光洒在华中农业大学校园,一位“特殊”的新生迫不及待地在校门口与前来接她的老师自拍留影。她叫龙海芬,一位来自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的彝族姑娘,今年以585分的好成绩,被华中农业大学外国语文学专业录取。

在遥远的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猫场镇兴合村狗吊岩组,有一所为民小学,那里曾留下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研究生支教团的足迹。龙海芬,正是支教团的老师们帮扶过的孩子。昔日,支教老师们用知识与爱,在她心中种下希望的种子;如今,她怀揣着感恩之心,跨越1100多公里,从贵州山区奔赴荆楚大地,成为老师们的师妹。

温暖相聚——徐本禹本人到场迎接“亲师妹”

8月27日晚,狮子山,华中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新生宿舍里热闹非凡。龙海芬刚刚安顿好行李,几位特殊的“亲人”便推门而入。

“海芬,欢迎来到华农!”共青团湖北省委副书记徐本禹热情地说道,“很高兴看到你从贵州大山来到这里。”

△支教“播种者”徐本禹(右一)到华中农业大学迎接“亲师妹”龙海芬(右二)。

龙海芬小学六年级的支教老师、现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辅导员李纵擎也笑着说:“海芬,看到你考进华农,老师真为你骄傲。”李纵擎特地给龙海芬带来了两张冲洗好的照片。一张是读完小学五年级的那个暑假,她和同学在支教团第12棒成员的带领下去北京研学,那是她第一次走出大山看外面的世界。 另一张是支教团第13棒成员李纵擎等支教老师和所有学生在猫场镇附近春游时的“全家福”。这让龙海芬感到无比珍贵。

龙海芬儿时就读的兴合村狗吊岩组为民小学,一直有华中农大志愿者接力支教。华中农大在贵州山区的支教接力,始于22年前。2002年7月,华中农业大学大三学生徐本禹和同学,前往黔西山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次年7月,徐本禹坚定地说:“我要回到贵州山村,那里的孩子需要我。”于是,他不惜放弃读研机会,只身重回贵州山村,在为民小学、大水乡大石小学支教两年。2005年,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成立,每年在本科应届毕业生中招募优秀志愿者,继续定点支教活动。

现场,徐本禹拿出一本新书《同行》递给龙海芬,说道:“这本书里讲述了42支湖北省‘本禹志愿服务队’的青春故事,希望你能从这些可爱、可敬又可学的青春榜样中汲取力量。”龙海芬激动地说:“以后如果我有机会、有能力,我也会参与本禹志愿服务队,去帮助更多的孩子。”

书本还没放下,龙海芬又接到一个惊喜,原来,是她六年级时的数学老师兼班主任王祥礼打来了视频电话。支教过程中,龙海芬和王祥礼结下深厚的师生情谊。学生和自己成为校友,本想当面祝贺,由于家里有事,王祥礼只能通过视频嘱咐她好好享受大学时光,等有机会自己带她去打卡黄鹤楼等武汉景点,“回华农就跟回自己家一样,任何困难都可以跟我讲。”王祥礼一如既往地关心道。

22年间,200余名志愿者们接力在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希望小学、大石希望小学、为民小学、摩峰中心小学支教。每年都有不少学生考上重点高中和重点大学,走出大山,改变命运,龙海芬就是其中之一。徐本禹说,其实他做的事情是很微小的,正因为很微小,才需要志愿者们一棒一棒接力去传承,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一颗颗爱的种子。

种下梦想——“我要走出大山”

龙海芬和支教老师们的故事,要从九年前的夏天说起。

为民小学前身叫做狗吊岩村岩洞小学,海拔一千多米,教学条件十分艰苦。

2015年暑假刚开学,刚上小学四年级的龙海芬发现校园里来了三位新老师,他们看起来年纪并不大,很有活力,就像大哥哥、大姐姐一样。后来,龙海芬才知道他们是从大山外面来的,是来自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研究生支教团的周俊、孙潇、李计璇。

很快,三位支教老师承担起了为民小学的教学任务,无论是语、数、外这些主科,还是音乐、美术、体育等科目,一门也没有落下。那时,年纪尚小的龙海芬正是爱玩爱闹的年纪,在她的眼里,这群老师课堂上挺严肃的,课下却总是和他们玩在一起。老鹰捉小鸡、拔萝卜、踢毽子、跳绳……课间时分,校园里总是飘荡着老师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时隔多年,龙海芬还能清晰地回忆起那些温馨快乐的时光,而更让她难以忘怀的经历是第一次走出大山,来到首都北京。

五年级的暑假,支教团的新老师李昂带着龙海芬和同学们去北京研学,那是2016年夏天,孩子们第一次走出大山看到外面的世界。第一次坐上高铁、第一次看到高楼大厦、第一次住旅馆,甚至第一次用上空调……龙海芬和小伙伴们好奇地打量着新奇的一切。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龙海芬第一次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一颗梦想的种子在那一刻在心中悄悄种下——好好学习,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更精彩的世界。

默默守护——“只为你走得更远”

2017年,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第13棒队员王祥礼刚到为民小学接手时,上任队员就告诉他,六年级有个叫龙海芬的孩子非常优秀,让她特别留意这个孩子。在王祥礼的印象中,龙海芬学习认真,是个让老师很省心的孩子。王祥礼唯一一次对她发脾气,是因为龙海芬数学考试时答案忘记写单位,没有拿到100分。“当时觉得她应该还能做得更好,对她的要求可能比较高”,王祥礼笑着说。在支教老师王祥礼风趣幽默又不失严谨的数学课堂上,龙海芬打下了坚实的数学基础。

△外出春游时,每个孩子嘴里含着一颗糖,龙海芬担任旗手,支教老师王祥礼(右一)守护着队伍前行。

兼任英语、语文两门学科教学的支教老师曹媛媛是孩子们心中温柔美丽的大姐姐,是她为龙海芬系上了红领巾,也是她鼓励性格内向的龙海芬勇敢地站上国旗台主持升旗仪式。

△2017年,当时读六年级的龙海芬在支教老师曹媛媛的鼓励下,站在队列前主持升旗仪式。

在志愿者们的接力教导下,龙海芬以乡镇第八的成绩考进猫场镇初级中学,在龙海芬看来,志愿者们不仅帮助他们提升了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他们让山里的孩子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让孩子们不再和他们的父母长辈一样,只能受困于连绵不断的大山,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地重复着地里的农活、家中的琐碎。“因为你心里面见过了那些和山里不一样的东西,你才想要更好地生活,那你就需要努力改变命运。”龙海芬说。

风雨来袭——“别放弃,有我们在!”

然而,厄运却给了想要努力拼搏、改变命运的龙海芬重重一击。龙海芬读初中时,父亲出了车祸,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濒临绝望的时候,龙海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给早已结束支教返汉的老师曹媛媛发了一条消息。

曹媛媛读到龙海芬的消息时,她明白这个向来要强的女孩子一定是走投无路了。“她说曹老师,我下学期可能读不了书了,我爸爸出了车祸,现在面临经济困难,借了很多钱还不上,下学期有一千多块钱的学费,还有住宿费、生活费都交不上了”,曹媛媛问龙海芬有什么打算,却得到了这样的回答:“我要出去打工了。”曹媛媛当时就着急了,她赶紧安慰龙海芬,劝说她打消辍学的念头,并向她承诺,钱的事情老师们来想办法。

曹媛媛将龙海芬的求助消息发到了支教群里,一时间,不管有没有教过龙海芬,队员们纷纷伸出了援手。一天之内,龙海芬的学费就凑齐了,之后,队员们又为她联系上爱心人士,继续资助她的学业。“大家当时都有着同一个想法,这样一棵好苗子,一定不能让它中途夭折了。”曹媛媛说。

龙海芬没有辜负所有人的爱与帮助,她以优异成绩取得高中学费、生活费全免的入学资格,更在今年的高考中考出了585分的好成绩。

开花结果——“我终于成为你们的校友”

7月23日,龙海芬给当年六年级的班主任王祥礼发去短信报喜,她说:“王老师,我考上华农了,我终于成为你们的校友了!”这条喜讯在研究生支教团的微信群里一石激起千层浪。

“终于圆梦了!”

“我都要掉眼泪了!”

“终于有支教学校的学生考入华农了,太高兴了!”

支教老师的微信群里沸腾了。

“我们去支教的学生考上了我们自己的母校,对于我们来说就感觉自己的付出开花结果一样。这么多年接续努力,一届届支教团这样传承下来,一步步地把孩子们送入大学,甚至送进我们的母校,大家觉得非常珍贵。”王祥礼激动地说,虽然海芬只有19岁,但本禹志愿服务队的老师们等这一天已经等了22年。

曹媛媛也难掩心中的激动,“站在支教老师的立场上,我真的要跟她说一声谢谢。谢谢她这一路走来这么坚强,能够坚持下来,我们的守望期待,最后有了一个好的结果。”

爱的接力——5位新队员即将走进大山

让曹媛媛感慨的“守望”始于22年前。

2002年7月,华中农业大学大三学生徐本禹来到狗吊岩村岩洞小学支教,返校时孩子们的不舍,让他许下一年后归来的承诺。第二年,徐本禹放弃读研机会,再次回到大山深处孩子们的身边。

22年前,徐本禹放弃攻读研究生的机会,将美好青春奉献给山里娃,他的故事引发广泛关注。2005年,华中农业大学招募志愿者,传承本禹支教的火把。2006年,支教团成为当时全国高校唯一在贫困地区小学支教的研究生志愿群体。至今,已有200余名学子先后加入爱心队伍,在贵州、湖北的山区学校支教。

狗吊岩为民小学校长王瑞举感慨万千:“这些年,在华中农大研究生支教团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学校的软硬件设施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这所山村小学有了25台电脑、多媒体教室和图书室。今年,除了龙海芬考上华中农业大学,还有三名同学分别考上了贵州大学、武汉工程大学和贵州中医药大学。对于这样的成绩,王瑞举直言“破天荒”。“当晚看到分数那一刻,我震惊又骄傲,分数公布后,好多家长竖起了大拇指。”

再过几天,为民小学将迎来新学期。2024年“本禹志愿服务队”贵州为民分队的5位队员接过上一届的接力棒,已着手新学期的准备工作。听说龙海芬已到华农报到,队员们纷纷以各种方式送上祝福。

△2024年华中农业大学第20届研支团贵州为民小学分队。

队员们都期盼着,未来,他们教过的孩子都能考上理想大学,更多的“海芬”能够走出乌蒙山,走向属于他们的新天地。这份爱的接力,如星星之火,在岁月的长河中持续燃烧,照亮无数孩子前行的道路。期待一代又一代的“徐本禹”们能在这场爱的接力中,书写出更多温暖动人的篇章。

(长江云新闻记者 邓国辉  张益恒 罗怡鹏 吴宝洪  宋丽娟 汪佳睿  冯超  唐清辉   通讯员 晏华华 )

责任编辑 骆璟
小贴士
2步分享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分享给指定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进入长江云新闻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推荐阅读

  • 牢记嘱托 建成支点·一线调研 | 宜昌长阳:小魔芋有“大魔力”
  • 在韩志愿军烈士确认身份 麻城73岁老人找到“22岁父亲”
评论
打开长江云新闻看更多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https://img.cjyun.org/a/10008/202408/cfdf7b2366c6c52126529678d178638c.jpeg
{"appId":"wxcccd4eaac7d51769","nonceStr":"7cgjq5M7h21hR58V","timestamp":1743886246,"signature":"cc8f6699480ab66f43c45c36bdcc460f0ff7f9c0","link":"https:\/\/m.hbtv.com.cn\/p\/4464987.html","desc":"8\u670827\u65e5\uff0c\u508d\u665a\u7684\u971e\u5149\u6d12\u5728\u534e\u4e2d\u519c\u4e1a\u5927\u5b66\u6821\u56ed\uff0c\u4e00\u4f4d\u7279\u6b8a\u7684\u65b0\u751f\u8feb\u4e0d\u53ca\u5f85\u5730\u5728\u6821\u95e8\u53e3\u4e0e\u524d\u6765\u63a5\u5979\u7684\u8001\u5e08\u81ea\u62cd\u7559\u5f71\u3002","title":"\u4ece\u4e4c\u8499\u5c71\u5230\u72ee\u5b50\u5c71\uff0c\u65f6\u969422\u5e74\u7684\u201c\u53cc\u5411\u5954\u8d74\u201d\u2014\u2014\u5f90\u672c\u79b9\u548c\u672c\u79b9\u5fd7\u613f\u670d\u52a1\u961f\u652f\u6559\u70b9\u9996\u4f4d\u8003\u5165\u534e\u519c\u5927\u5b66\u751f\u6e29\u6696\u76f8\u9022","imgUrl":"https:\/\/img.cjyun.org.cn\/a\/thumb\/10008\/202305\/2336336c2f3e0f3d6d36e40d2246c7b6.png!w300_h300.png","de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