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6月3日),“嫦娥六号”着陆器携带的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成功展开,这是中国首次在月球背面独立动态展示国旗。这面国旗由中国航天三江集团联合武汉纺织大学等单位共同研制。
针对此次任务中高低温交变、高真空及强紫外辐射等极端环境要求,武汉纺织大学徐卫林院士团队将过去采用的芳纶、锦纶为主的复合材料,替换成以玄武岩纤维为主的材料,对环境耐受性更高、性能更好。
“嫦娥六号”月面国旗研制团队骨干成员、武汉纺织大学教授曹根阳:“密度实际上已经增加了近一倍,旗面的大小是一样的,我们的重量还减轻了0.5克,秘密就在于我们生产出了超细的玄武岩长丝。”
玄武岩纤维表面光滑、脆性易碎,难以纺制超细丝,为了攻克难题,团队将器械重新改造,历经半年时间,经历上千次失败,创新设计了喷丝板内腔结构,再配合炉内分布式精准控温,成功实现了超细玄武岩纤维的稳定量产。
“嫦娥六号”月面国旗研制团队骨干成员、武汉纺织大学教授曹根阳:“就像拉拉面一样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就发现它变细了一点、又变细了一点,越来越靠近我们的目标。”
如何在新材料上面构建高牢度颜色,也是团队面临的一大难题。
“嫦娥六号”月面国旗研制团队骨干成员、武汉纺织大学教授曹根阳:“我们在纺纱的时候控制它的芳纶纤维,控制毛羽的数量,就像一个个的钉子正好嵌入到我们色浆里面去,在这种极端环境条件下能够牢牢地粘结在我们织物上面。”
在嫦娥六号“石头版”国旗研制的同时,月面国旗研制团队已经开启了玄武岩纤维拓展到对耐热、阻燃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如对阻燃隔热性能要求很高的阻燃防护服装以及高阻燃性箱包等,充分发挥超细玄武岩适应高温等特殊环境的能力。
(长江云新闻记者 汪佳睿 吴宝洪 程德明 通讯员 郑婷)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