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湖北不少学校组织孩子们走进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实验室,与院士专家和科研人员面对面交流,体验硬核科技,感受科学的魅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刘经南:“将来有办法把北斗的信号和5G信号结合起来,让室内也有信号,我们现在还在想办法让信号进入水下,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在位于武汉大学的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与孩子们分享生活中的北斗、讲述北斗系统研发背后的故事。大家踊跃提问,畅谈自己对于未来世界的想象。
武汉大学第一附属小学学生李珞磐:“听刘爷爷跟我们分享他的学习经历,激发了我的兴趣,长大之后我想去更多地去学习这些科学的知识、报效祖国。”
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则把科学课堂搬进了华科机械学院, 从芯片制造、到光刻机减振器的研发进程,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讲得细致, 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 。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陈学东:“你们现在就要培养兴趣,你才能做得长久,哪有事情能够一帆风顺呢,肯定是会遇到什么?困难,还会遇到失败,越败越勇。 ”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校长李晓艳:“把孩子带到我们各大实验室,现在我们与大学的19个实验室进行了签约,让他们的科学家成为我们附小学生的第二导师。”
不仅有院士课堂, 实验室里的不少硬核科技,将孩子们带入奇妙的科学世界。在湖北九峰山实验室 ,40多名小学生参观“芯片工厂”、“芯片医院”,了解芯片制造和检测工艺, 还亲手制作了芯片的三维模型、 自制Led小灯。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学生宋霖泽:“科技需要很精密,毕竟芯片可能一个晶体管出错就有可能导致整个芯片就会出错,这我感觉到了做事情要有耐心和细心。”
让科学教育不再停留在书本和模型中,目前,湖北100多所高校的实验场所,已向各中小学开放,通过近距离科普实践, 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 让他们心中 “科学的幼苗”茁壮成长。
(长江云新闻记者 肖雅雯 王丹 谭思为 陈芳芳)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