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武汉召开的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4年科学技术年会上,知名专家学者围绕流域治理、生态修复、数字化建设等方面建言献策。
流域的水污染问题,取决于流域内每个单元污染控制的程度。做好长江流域的生态保护,专家指出,要摸清底线、划定红线、系统施策。
清华大学城市径流控制与河流修复研究中心主任贾海峰:“首先对本底得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给一个水生态、水环境的目标,倒逼去需要控制哪些污染源,一步一步地去分配要消减的目标,水量、水质、水生态协同起来处理。”
去年,湖北提出全面推进流域综合治理,长江干支流水质从“良好”改善为“优”,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被写进全国美丽省域建设实践典型案例。贾海峰建议,湖北应因地制宜,靶向发力,打造小流域综合治理特色样板。
清华大学城市径流控制与河流修复研究中心主任贾海峰:“像城市的河流要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去提升面源和这种径流的控制,农村为主的这些流域,要更多地结合当地的本底值,利用更生态的更绿色的方法去控制这些污染源。”
矿山修复是生态修复的重点、难点。今年,“汉江中游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成功入选全国示范工程。接下来,湖北还将修复汉江中游453个废弃矿山,推进汉江流域废弃矿山“清库存”。
湖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哲:“根据具体的地块的功能,省内的产业的结构,包括它本身的恢复它真正自然面貌的最合理的状态,来合理的考虑我们应该怎么去施策,把它跟一些生态农旅相结合起来。”
眼下,生态环境部已经构建了全国生态环境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了一图统揽、一屏调度,完成了行政许可、土壤执法等40余个数字化应用。专家建议,加强数据的收集和标准的制定,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数据支撑。
国际环保组织EDF副总裁秦虎:“数据出来之后,要把它标准化做到一致,打破这个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不是仅仅是污染数据本身,而是要把相关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数据、能源相关的一些数据进行整合,然后去识别和支撑未来的经济结构的调整。”
(长江云新闻记者 杜瑞雪 罗浩洋)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