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是仙桃农业第一产业,产业链综合产值超50亿元。每年的5月到7月,正是鳝鱼苗集中产卵孵化的关键期,在仙桃市西流河镇的神坛村,黄鳝苗种繁育有了新变化。
走进全国规模最大的黄鳝养殖基地——仙桃洪渊泽水产合作社,一间6000多平米的人工繁育车间内,300多个吊桶正在“卖力”工作,别小瞧这些桶,它们可是鳝鱼卵孵化的“法宝”。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博士李忠: “这一个桶可以孵十几万粒卵,慢慢地提升和迅速地下降,模拟了野生状态下母黄鳝孵化,提高一个孵化率。”
通过吊桶将漂浮起来的坏卵进行初步筛选,再由人工精选一遍,这样省时省力的装置,出自农业博士李忠之手。而像李忠这样的专家博士,这家合作社有20多位。
仙桃市洪渊泽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童国兵: “他们长期住在这里驻点的,现在他们有成熟的技术,从繁苗到培苗不需要我操心。”
童国兵养殖黄鳝20多年,由于黄鳝苗种都是靠野外捕捞,一直存在来源紧缺、进苗时间短、存活率低等问题,产业发展受限。2010年,童国兵开始黄鳝繁育的破冰之旅,经过多年探索,终于攻关了黄鳝仿生态有土繁育技术,但大规模量产时,效果并不太理想。2015年起,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李忠带着科研团队攻克鳝鱼人工繁育技术,每尾怀卵量可以达到3000粒以上。三年前,新技术在全国首例示范应用成功。在当地政府的“撮合”下,今年年初,童国兵的合作社“牵手”长江水产研究所,投入了近5000万元,新上一系列设施设备,眼下,合作社繁殖鳝鱼苗已达1亿尾,成鱼预计在8月份上市。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博士李忠:“科学技术如果说仅局限于实验室或者仅局限于论文上,意义并不大,如果说把科学技术,应用到老百姓的田地里面、池塘里面,让老百姓把这个技术变到饭碗里面,我觉得更有意义。”
(长江云新闻记者 郑莉莉 张琼 仙桃台 彭鹏 责任编辑 严泉泉)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