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民营企业 激荡荆楚》,来看盛隆电气如何激发民企内部创新活力,成长为拥有42家子公司的行业龙头企业。
在盛隆电气新建办公楼的大厅,金色印泥制成的120个手印,是120名创业合伙人共同按下的,殷星就是其中一个。这两天,他才带领团队拿下了一张4000万的大订单。
盛隆电气集团深圳公司总裁殷星:“在深圳拿下了一个半导体行业项目,衬体材料这个领域(企业)就达到了市场份额将近有80%,这个项目的建成也有利于缓解我们国家芯片衬底材料供应紧张的局面。”
10年间,殷星从一名普通的财务,做到分公司总裁。靠的,除了个人的努力,还有盛隆电气的“群体老板制”——鼓励有才干的员工在内部创业、注册公司,专注跑订单,其余的资金、产品和服务等,都由总部的“创业生态系统”做靠山。而且,项目收益,个人拿大头。
盛隆电气集团深圳公司总裁殷星:“我手上承接的订单已达10亿之多,这也是我之前无法想象的,不管你学历高、学历低,只要你肯努力、肯奋斗,公司就给你这样的机会。”
现在,盛隆电气有500名群体老板。走在盛隆电气的园区里,“求才”“追梦”“耕耘”“英雄榜”等字眼随处都有,都透露着企业对人才的珍惜。
盛隆电气集团副总裁谢正新:“我们高度重视研发人才的各种培养机制,包括让他们去不同的产业学习与研究机构、高校,我们的这些合作厂商一起联合研发紧紧围绕着市场去推动我们的产品研发、创新和发明。”
正是依托核心人才,研发核心技术,盛隆电气从1979年的一个简陋工棚,成长为拥有42家子公司的龙头企业,稳坐中国智能用电行业领军者的宝座。“国之重器”白鹤滩水电站的核心部件、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厂区的电力支撑等重大项目,都用上了这个国产电器品牌。
盛隆电气集团副董事长谢清伦:“比方说比亚迪去年我们单体供这一个企业,我们供了它3个亿的这种智能设备可以节能15%左右,国家提出节能降耗以后盛隆的产品就是突飞猛进的产品增长速度都会30%、50%,甚至每年有时候100%的增长。”
现在,在鄂州,盛隆电气投资13亿元的智能研发制造基地已经开始生产,未来,这里将成为智能用电全产业链产品全球供应中心。
盛隆电气集团技术总监袁龙刚:“全产业链意味着就是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以前我们的产品可能是集多家所长,现在所有的东西都是我们盛隆电气自己生产,对于质量对于成本对于交期我们更能把控。”
(长江云新闻记者 祝如月 谭思为 责任编辑 严泉泉)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