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月16日),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熊有伦院士和武汉大学的舒红兵院士,荣获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每人获得200万元的奖励。
今年84岁的熊有伦院士,是我国机械制造领域知名专家,在精密测量、数字制造、机器人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熊有伦:“说明了党和政府对于知识分子、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视,这对于我们科技工作者也是一个很大鼓舞。”
熊有伦院士开创性将微分几何理论应用于解决换刀机械手高效运动规划问题,巧妙实现单机械手一次换刀到位,大大提升换刀数控铣镗床的自动化水平,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如今,基于他所提出的理论,关节型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于智能制造、航空航天和国防领域。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熊有伦:“我就是希望国有机器人产业得到飞跃发展,包括海陆空、无人机、智能驾驶汽车,都属于机器人的研究领域,(要)成为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熊有伦被誉为“培养院士的院士”,他在机器人与数字制造领域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研究学者和工程师,其中1人入选中科院院士、多人成为国家级高层次领军人才。
中国科学院院士丁汉:“我们这些学生们把熊老师这套理论再发展再提升,应用到制造行业,机器人化智能制造逐渐形成了我们华中大机器人化智能制造的品牌。”
另一位获得此项大奖的舒红兵院士在大会上作了分享交流。2005年,舒红兵回国全职投入武大生命科学学院的建设发展,在国际竞争异常激烈的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带领团队立下一个又一个“中国里程碑”,推动免疫治疗与创新药物研发,为相关疾病防治奠定重要科学基础。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舒红兵:“这个奖主要是对我们实验室、我们这个团队在过去一二十年里面,在抗病毒天然免疫领域做的工作的一些认可。”
去年5月,舒红兵被聘任为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瞄准生物医药领域前沿,研发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瘤免疫治疗等的药物。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舒红兵:“以前我们做了很多的基础研究,在未来的话,我希望能在成果转化方面,特别是在新药的研发等方面,我们希望能有一些作为。”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吴宝洪 汪佳睿 责任编辑 谢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