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防疫政策调整后的第一个春节。久未归巢的“候鸟”们集中返乡,用电负荷、通信需求和安防压力短期内倍增,怎样让返乡的村民过个好年?湖北咸宁万亩竹海深处的星星村请来了“云广播” ……
“瓜子、花生、红枣,米泡、鸡蛋、面……”
电喇叭里响起叫卖声,55岁的肖春先放下手里的活儿,跑到流动小货车前,细细挑选老家才有的乡土年货:“广东那边跟我们这里不一样,还是想家里的特产,红薯啊南瓜啊,腊鱼腊肉都有点想,还是家乡好!”
肖春先所在的咸宁市汀泗桥镇星星村山高人稀,700多户人家分散居住在花纹山的万亩竹海中。村里没有小卖部,老王每周都会开着小货车进山,把“流动的超市”开进村民的家门口:“平时这里基本上没几个人,有时进来一个人都看不到。前两年因为疫情都不建议回家过年,今年放开之后没有限制了,感觉人要多很多。”
候鸟归巢,是偏远小山村久违的一道风景。星星村面积13平方公里,最高处海拔700多米,是湖北最大的竹林风景区——星星竹海风景区的核心所在地。星星村村委会主任余杰说:“我们这个村有27个组,属于汀泗桥镇最大的一个村,我们不是人口最多,就是范围最大。户籍人口有3000多人,常住人口1000多人,大部分常年在外务工。现在能回来的基本都回来了,都想回来跟家里团聚。”
今年春节,肖春先家空了两年多的老屋又有了烟火气。儿子媳妇在广东东莞打工,肖春先和老伴晏国庆帮忙带孙娃,往年只有春节才回乡。三年前疫情突然爆发,一家人困在村里4个多月,当年5月一解封就去了广东。
几年后重回故里,肖春先发现,家里灯都不亮了。老两口一路查过去,看到电表箱上贴了张供电所的网格卡,赶紧打了上面的电话。大年二十九,“跑山电工”带着工具上了门。
原来,因为山里湿度高,电路长久不用,开关受潮坏掉了。汀泗供电所的电力网格员李传雄和张冲麻利地换好开关,又变魔术般地从抢修车上拿出了红彤彤的灯笼和对联。
38岁的余杰在外闯荡十几年,是去年10月回乡上任的“能人村官”。依托3年来动态更新的疫情防控台账和乡村社区网格员体系,他和村干部提前摸排出300多户返乡村民的准确信息,和电力等部门实时共享:“在哪务工、电话号码、什么时候回来,基本都要摸清楚。我们每个组都有一个微信群,电力部门也在我们村民的管理群里面,有什么问题都直接在群里面沟通。”
看得见的故乡结,看不见的保障网。55岁的“跑山电工”李传雄,一个多月前就开启了迎战“电力春运”的忙碌模式:“好多是老房子,有些接头长期不用氧化,有些线被老鼠咬了,一段一段地查。只要用户打个电话,在微信上咨询,我们马上就过来。”
山里买东西不方便,李传雄每次都会自掏腰包,在抢修车上备几个插座和空气开关,免费送给有需要的返乡“候鸟”:“我在这里跑片的时间,比他们回来的时间还要长,我们把他们当作尊贵的客人一样,用最好的方式来迎接他们。”
这次从东莞回来,肖春先还有一个惊喜的发现,家里手机信号满格,电视看春晚直播一点都不卡了。原来,移动公司年前在她家所在的冯家宕新建了一座微基站,为5G网络精准“补盲”,乡亲们再也不用“满山找信号”了。
变化不止一点点。每天,村头的大喇叭还会不定时“发声”,把村里的大事小情及时送到千家万户。
春节正值祭祖扫墓高峰,焚香烧纸、燃放烟花爆竹容易引发森林火灾。今年春节,星星村请来了“云广播”这个好帮手。星星村村主任余杰说:“我们村里的云广播平台已经建立起来了,上午放一次下午放一次,基本都是疫情防控和森林防火方面的广播。还有巡逻车,包括我们村干部车顶都装了喇叭,U盘加喇叭,沿公路两侧到村塆去宣传森林防火。”
更方便的,是“云广播”的一键喊话功能。如今,余杰不管走到哪儿,只要对着电脑或者手机里的“云广播”APP喊话,党和政府的声音就从“云端”传到村里的每个角落,打通应急预警发布的“最后一公里”。
(来源:湖北之声 责任编辑 张智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