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好闹钟,今晚8点开抢!2022年最后一波“惠游湖北”消费券来了

中国成果入选!《科学》公布2022年度十大突破

2023年元旦假期火车票明天开售 这份出行贴士请收好

六个字看中国经济2022

在多个参保地缴费都满10年 在哪儿领取退休待遇?

争鸣|奥尔夫逝世四十年,重新认识“原本性音乐”

长江云APP   ©原创 2022-12-15 22:27  

1964年,奥尔夫和孩子们在一起

文 | 张燚

1982年,卡尔·奥尔夫去世,距今已经整整40年。

奥尔夫最伟大的贡献,是他播下了“原本性音乐教育”的火种。如今,以“原本性音乐”为核心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已成燎原之势,为世界素质音乐教育作出杰出贡献。

音乐不是独立艺术,而是“整体艺术”

1931年,奥尔夫与凯特曼合作出版了《奥尔夫学校音乐教材——原本性的音乐练习》。什么是“原本性音乐”?简单来说就是从音乐产生的本源和本质出发,认识音乐之初的样子,以及音乐在人们生活中应有的样子。

音乐之所以诞生,是因为人类需要音乐。人们在自然崇拜、求偶、劳动、娱乐等活动中发展出了音乐,音乐并非独立存在的听觉艺术,而是载歌、载舞、载言、载演,也包括涂鸦等美术形式,“原本性音乐决不是单纯的音乐,它和动作、舞蹈、语言等紧密结合在一起……”

音乐被窄化为“听觉艺术”,是机械工业时代艺术学归类的结果,并非音乐的原本存在方式。音乐的创作是一个丰富的过程,有生活体验,有情感表现,有联想,有艺术符号,绝不能窄化为听觉;音乐的表演是一个丰富的过程,有面部表情,有躯体律动,有服装设计,有舞台美术,绝不能窄化为听觉;音乐的欣赏是一个丰富的过程,有音波涌动,有画面联想,有心灵感动,有随乐摇曳,有情境再现,绝不能窄化为听觉……

在原本性音乐教育这里,音乐打开了学科壁垒,突破了听觉壁垒,向其他学科开放,向所有感官开放;在原本性音乐教育这里,音乐是多样的、调动整个人体的、可操作的,所以也是深受孩子喜欢的、效果丰富的;在原本性音乐教育这里,音乐不只是所谓的听觉艺术,不只是“音响及其运动形式”,而是一种综合性的整体艺术……这是奥尔夫的天才发现。

在原本性音乐中生活的学生,他要切身经历音乐,要看见,要听见,要触摸,要闻到气息,要动脑子想,要心理感动。这里的音乐不只是听,而是参与;这里的参与不是鹦鹉学舌,而是出自自身体验的酣畅表达;这里的表达不是某几个能歌善舞学生的专利,而是面向学生全体、面向多种表现形式。

音乐为了儿童,而不是儿童为了音乐

1950年至1955年,奥尔夫陆续出版了五卷本的《为儿童的音乐》。这一书名凝结着奥尔夫所秉持的核心音乐教育理念:音乐艺术服务于学生发展,而不是学生发展服务于音乐艺术。这是音乐教育哲学意义重大的目的论转换。

接受过专业音乐训练的人深受音乐自律论影响,往往推崇“乐比天大”或者“艺术高于一切”之类的说法。但在原本性音乐教育这里,奥尔夫接续了杜威的“学生中心论”,“音乐并不是我的目的,音乐只是达到散发学生心灵力量的一个手段罢了。”

所以,原本性音乐教育的音乐教师并不是“教音乐的”,而是“用音乐来支持学生成长的”;所以,音乐教育发展的并不是“为音乐的儿童”,而是“为儿童的音乐”;所以,奥尔夫将学生兴趣视为音乐教育的第一推动力,将“音乐的课堂”转换为“孩子的课堂”。

在美术领域,大艺术家毕加索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我一生都在学习像孩子一样画画。”但在音乐领域,我们往往不会认为“音乐家要向孩子学习音乐”。但原本性音乐教育改变了这一定势,它鼓励孩子们的感受和探索,不是如何符合成年人的眼光、符合专家的标准,而是基于学生的感触,释放和体现孩子的感受。孩子在这里展现出的探索精神、表达欲望、求知心态和处在心理学所说的忘我“福乐”(Flow)状态(即艺术高峰体验),难道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吗?孩子出自天性的热忱、淋漓尽致的感动以及发自内心的体验和表达,难道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吗?

以概念发展回应时代发展

概念并非惟一和固定的。对于同一事物,不同学科有着不同的定义,比如哲学对“人”的定义和医学对“人”的定义并不一样,教育学对音乐的定义和艺术学对音乐的定义也会不一样。并且,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也会有所侧重,在当前的基础教育现实语境中,“原本性音乐”“整体艺术”的概念理应得到彰显而不是被遗忘。

2022年,教育部正式印发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其中事关音乐教育的一个重大改变是:原来单列的音乐课程标准被纳入综合的艺术课程标准之中。显而易见,如何走出学科条块分割是所有艺术课程教师接下来的重要动作。一些音乐教师已经在尝试感觉统合的教学改革实践,这正是我们需要继续掘进的方向:多觉联动的音乐活动、五育融合的音乐课堂、综合支撑的音乐教育。

学科可以是单一的,但育人注定是综合的。在教育学领域,音乐从来不只是听觉艺术,而必须是充盈多种教育元素的综合文化活动形式。单一的方式既低效,也往往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普通学校的学生又不是要成为专门的艺术人才,为什么要忍受艺术的单调?即便有学生要成为专门的艺术人才,又为什么必须忍受艺术的单调而不可以向往艺术丰富的创意实现?

给学生以音乐,而不是给音乐以学生。


编审:赵延琦


进入长江云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推荐阅读

  • 事关元旦春节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发布
  • 3369米!黄石这座特大桥双幅贯通!
  • 2023年元旦假期火车票明天开售 这份出行贴士请收好
  • 《荆楚有好物》上新 东宝专场来啦!
  • 2023年度国考笔试1月7日、8日举行
http://img.cjyun.org/a/10008/202212/1734be23793dd19661a46ee36615cca5.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