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在随县洪山镇创办了一所干部学校名叫“江汉公学”。
“我们是江汉人民的儿女,我们是一群知识青年……为了祖国的民族独立,人民的自由幸福,走上解放战争的前线”
这首斗志昂扬的歌曲,曾鼓舞着江汉解放区的知识青年们走上前线、参加革命。它其实是——《江汉公学校歌》
江汉公学纪念碑
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12月14日,刘邓大军的第12纵队(以原新四军五师为主改编)跨过平汉铁路,向西挺进,揭开了重建江汉解放区的序幕。
经过两个多月的激战,解放军先后攻克湖北的京山、钟祥、随县、安陆等9座县城,建立了3个军分区,为重建以大洪山为中心根据地的江汉解放区打开了局面。与此同时,国民党军队频繁对我军进行“清剿”。
江汉公学(第二期)随军区机关“反清剿”中敌我态势和行军路线示意图
为充实干部队伍,江汉区党委清潭会议提出并请示中原局同意,决定创办“江汉解放区江汉公学”。1948年2月底开始筹建,3月初开学。校址设在洪山县双河镇双河小学。江汉军区副政委、行署主任郑绍文兼任校长。
在战火中诞生的江汉公学一经创立,就吸引了湖北和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
江汉公学从1948年3月开办到1949年7月结束,共办了四期。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吸引了全国20多个省市的1500多名热血青年前来学习。在战斗中学习,在学习中战斗,是江汉公学战时学习环境的真实写照。除了参加战斗,每名学员还要过劳动关,背米、打柴、买菜、帮厨、理发、打草鞋、割麦子,一样都不能少。农村的祠堂、庙宇、山坡、河滩、稻场、树林,到处都是江汉公学的学堂。讲课时,一张方桌一条凳,就是讲台。学员们拿背包或石块当凳子,伏在自己的膝盖上听讲记笔记。
《江汉公学第二期招生广告》具体详尽地说明了江汉公学的办学宗旨、报考资格、学员待遇、报名手续、毕业后的工作安排等。
与珍贵文物旧照相望
重温感人的革命故事
10月18日, 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文物局)主办,湖北省文物事业发展中心、随县人民政府承办的 “荆楚大地红旗飘——湖北革命文物图片巡展”将走进湖北随县,巡展中不仅有着“江汉公学”珍贵的历史图片,更是首次将全省的红色革命文物有机串联在一起,按照时间脉络,系统讲述湖北境内发生的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深情回眸礼赞湖北“二十八年红旗不倒”的峥嵘岁月,见微知著呈现中国革命的星火燎原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