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宝贝
都是一颗花种
只是花期不一样
有这样一群孩子
他们也许是患有孤独症
来自星星,独来独往
也许是言语障碍
无法与人正常交流
也许是发育迟滞
身体心智明显低于同龄小朋友
也许是早产高危儿
生长发育需要层层闯关
这些特别的花种
需要特别的阳光雨露
不仅仅普通的精心养育
还需要医生、护士、特教和家庭
24小时深度参与
形成合力的爱与疗育
为了给孤独症、多动症、早产高危儿等特殊儿童提供更加全面和科学的家庭式干预方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开设了儿童保健科病房,医护教24小时参与特殊儿童的养育指导。
病区家庭式环境 全天候深度观察
乐乐家住恩施,三岁还不会说话,不与人交流,不与同龄孩子玩耍,时常表现出烦躁及刻板的行为。8月初,妈妈陈女士带着乐乐来到省妇幼光谷院区儿童保健科就诊,儿保科首席顾问徐海青主任通过系统检查,高度怀疑乐乐为轻中度孤独症,需要尽早进行干预治疗。
陈女士家住外地,往返奔波不便,便选择了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入院后,光谷院区儿保科负责人、副主任医师吴辉文根据乐乐的病情,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教学干预方案,进行干预训练。在病区家庭式环境下,医生、护士和特教老师及家长全天候深度观察,参与乐乐的家庭养育,对他的语言、行为、饮食、如厕、睡眠等各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和指导。
个性化治疗方案 针对性指导疏解
在孩子的治疗和养育过程中,医教护们发现陈女士很容易情绪紧张。“乐乐是单亲家庭,妈妈独自养育孩子,对孩子的关注度很高,又不知道如何跟孩子沟通和养育,当孩子在生活和治疗中出现不配合的情况,她就会特别着急。”这样的情绪对于孤独症宝宝的治疗,是一种反作用力,陈女士越着急,乐乐就越抗拒。吴辉文说,发现了这一情况后,医疗团队给乐乐治疗的同时,也加强了对陈女士的育儿指导和情绪纾解,并有意识地引导她与其他住院患儿家庭沟通联系,互相鼓励支持。
经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陈女士焦虑不安的心情逐渐平复,对如何与孩子相处有了清晰的概念,也初步掌握了科学养育乐乐的方法。看到乐乐的进步,她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凸显 医护教家联合更科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及心理健康问题凸显。”徐海青主任介绍,工作节奏加快,社会压力剧增,隔代育儿偏差,婚姻关系多元化等等,这些社会问题和社会变化会不同程度地“参与”到儿童的成长发育,对他们的运动、语言、情绪、行为和认知等方面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个变化,是一个时代的特征,体现在孩子身上,不是个例,而是普遍影响。以往,家长比较关注的是孩子感冒、发烧这种身体上的疾病;现在,家长要高度关注孩子的心理行为发育,要与身体发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为了帮助这些患儿及家庭得到更加全面、专业和科学的养育指导。8月初,省妇幼保健院经过积极筹划,在光谷院区开设了40张病床的儿保科病区。儿童保健科主任汪鸿介绍,病区高度还原家庭生活模式,用医护教专业的知识和科学的育儿理念,为儿童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最大限度地开发儿童的潜能。同时,医院还可以为特殊儿童提供一个多学科联合诊疗的条件,能极大地促进儿童早期发展。
病区开设以来,已为数十名孤独症、全面发育迟缓、言语障碍、矮身材、青春期发育偏异儿童及高危儿提供了全面的科学养育指导。
儿童不是成人的简单雏形,他们处于不断地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育水平,有不同的行为表现。
为了避免和减少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给孩子和家庭造成的伤害,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很重要!
语 言 障 碍
语言障碍主要指儿童在广泛的语音、语言和交流需求方面出现的障碍类型。
语言障碍早期常见的可疑迹象:
一岁时:对声音无反应、喂养困难、缺乏模仿、手势语言受限、哭闹无常。
两岁时:竭力用手势语或单字与他人交流、难说出完整句子、听从指令困难、对“不要”的反应不一致。
三岁时:语言应用有限、说的话令人费解、对简单问话理解困难、沟通挫败感。
四岁时:用词少于三个字,父母费解其表达、理解其语言费时、回答问题困难。
五岁时:可说简单的话语、(托幼机构里)老师多听不懂孩子的话、难以回答问题、讲故事或复述经验困难、方向感不良、同伴互动困难。
家长们可以尝试这样帮助孩子:
● 经常与孩子交谈以帮助他们学习新单词。
● 每天读兴趣故事给他们听,指出你看到的单词。
● 领孩子在外面时,经常手指商店、街牌、广告等的标志读给他听。
● 在家交流时,蹲下来面对面看着孩子说话。
● 用你最易使孩子听得懂的话语与孩子交流。
● 孩子说话时注意倾听,并及时清晰做回答。
● 鼓励孩子向你提问题。
● 耐心等候孩子慢慢回答问题,勿急、勿催。
● 鼓励孩子入托、入幼儿园和上学。因为,同辈群体活动更容易激发他们的模仿动机和讲话。
认 知 障 碍
认知是人类高级神经活动中最为重要的过程,包括记忆、注意、思维、推理等。
一旦出现功能障碍,认识或知晓事物的能力就减退了。这将严重影响他们日常生活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孩子认知困难可能表现为:
1、注意力欠缺或选择性注意力
儿童在学习或思考时,经常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维持长时间的专注。
例如:视觉刺激、听觉刺激或内在引发的刺激常常令他们对训练内容分心,儿童也难以将注意力从那些刺激上转移,从而影响他们学习新事物。
2、难以处理感觉信息
当出现不同的感觉信息时,儿童可能会感觉到难以处理。
例如:在一个杂乱的环境进行学习,因四周有过多的刺激,儿童感到困扰而难以同时处理;也可能会只注意局部或片段的信息,未能整合及有效地运用从过去经验中所获得的知识。
3、不恰当的看重事物细节
虽然儿童的视觉辨认能力较强,在颜色和形状配对、分类、排列及拼图等方面的表现较佳,但有时会只着重于事物的某些部分或细节。
例如:学习“交通工具”时,可能会只留意“车轮”而忽略其他重要的部分和整体的概念。
4、狭隘的兴趣及固执行为
儿童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有很强烈的学习动机,因而会忽略其他不感兴趣的事物,令学习动机难以维持;也会因过度沉迷于喜爱的对象或话题而不理会需要学习的其他内容。
5、难以理解“意义”
学习时,儿童倾向于使用操练和记忆的方法,对知识未必真正理解,因此不能有效地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
例如:学会配对某种餐具后,如果换成其他餐具,又不知道怎样做了。
6、难以理解抽象概念
儿童以具体思考方式思考,较难明白抽象的逻辑及推理概念。
例如:儿童知道1加1等于什么,却不懂1加多少等于2。
家长们可以尝试在这些方面帮助孩子:
● 注意力:训练他的注意力和集中力。培养他在读书或学习上的兴趣,养成他长期的专注力。
可以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尽量为孩子排除一些干扰因素,让孩子集中注意力。此外,也要让孩子形成有规律的作息,在游戏中培养孩子遵守持久注意的原则。
● 记忆力:利用一些强烈颜色或图像的图形增加他的记忆力。此外也可以教给孩子一些记忆小妙招,比如教会孩子分类记忆,还有复述联想等。有利于训练他的记忆力。
● 知觉能力:可以利用拼图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或让孩子听声辨位,训练孩子的知觉记忆,还有空间定向等各种能力。
● 思维训练:父母可以读故事书给小孩听,利用故事的排序和故事人物的设定来启发小孩的叙述和逻辑能力。
发 育 迟 滞
精神发育迟滞也称智力低下,是指18 岁以前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智力发育不全、受阻和社会适应困难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发育迟滞主要表现为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前者用智商反映,通常使用韦氏智力测试测智商值;后者指患儿生活自理、社交技能和责任能力等较差或障碍,可用社会适应能力量表予以评定。
目前,对于发育迟滞儿童大多常采用教育训练、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促进患儿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干预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即儿童年龄越小、训练越早,效果越好。
孤 独 症
孤独症,也称自闭症,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疾病,可造成儿童语言、交流、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障碍。
目前研究认为,孤独症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通常认为孤独症的产生与遗传、围产期因素、免疫系统异常、神经内分泌、神经递质功能失调以及环境因素相关。但目前,仍没有一种假说能从根本上完美地解释孤独症的病因。
发现孤独症倾向8大早期征兆:
如果孩子符合了这些早期征兆的话,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做评估,然后及早开始相关的康复训练。
不过家长也不要盲目代入,以上特点仅为参考,孤独症的确诊仍需要专业儿保科医生通过科学系统的方式进行评估。
家长关爱很重要,融合教育有利治疗
孤独症的治疗,家庭是核心。家人的陪伴,家庭成员对孩子的接纳与支持态度,对治疗起着关键因素,而让孤独症孩子走出家门,主动融入社会,对治疗也有一定帮助。
孤独症属于终生疾病,严重的会导致生活无法自理,但如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干预,多数孤独症儿童是可以取得相当大的改进的,及时尽早接受综合训练,30%的患儿长大后可以回归社会。
—END—
来源:湖北省妇幼保健院
湖北广电大健康发展中心图文编辑:袁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