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说“宋词”是因为词兴盛于宋朝,其实作为诗的变体,词早在唐朝就诞生了,不过在初唐盛唐的时候,民间词大都是反映爱情相思之类的题材,艳丽妩媚,所以在文人眼里不登大雅之堂被视为诗余小道,偶有文人创作。
晚唐五代的时候,花间词派出现了,它的鼻祖温庭筠是第一个大力填词的文人,多写闺情,精致华丽,也是后来婉约词派的直接源头。《甄嬛传》中有一支插曲,“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就取自于温庭筠的词。
李煜亡国后,倾吐身世家国之感,“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使词摆脱了长期在花间樽前曼声吟唱中所形成的传统风格,成为诗人们可以多方面言怀述志的新诗体,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
进入宋代以后,名家辈出,流派纷呈,词的创作在苏轼、辛弃疾等大词人手中得到了最大的提高与发展,他们将原本大多表现女性化柔情的词扩展为展现男性化豪情的词,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从而提高了词的艺术品味,上升为一种与诗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