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证监会:调降基金股票交易佣金费率

金牌再+1!王宗源/龙道一获得跳水世界杯总决赛男子双人3米跳板比赛冠军

有你几件?一季度我国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371.1亿件

特步发布北京半程马拉松赛的致歉声明

一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3.3万亿元 同比增12.4%

新中国成立后湖北交通建设的几次变化

湖北党史网    2021-07-06 16:13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几次重大转变,为湖北交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湖北交通建设为这些战略转变的落实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改革开放前30年,湖北经济发展经历了两次大发展,湖北交通出现两次高潮。一是“一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从1.74亿增长到16.01亿,达到高峰,增长近10倍。湖北交通以武汉长江大桥建设为标杆,影响巨大。二是1961年至1978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从8.24亿上升到33.58亿,出现第二个高峰。湖北交通在“三线”建设带动下,整体面貌出现重大改变。

1956年5月31日,毛泽东乘飞机由长沙到达武汉。我国第一座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在一年前就已动工,已经可以看到露出江面的桥墩了。在新中国第一任湖北省交通厅厅长、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的王任重陪同下,毛泽东从武昌新亚码头下水,开始了第一次畅游长江。在游泳过程中,毛泽东喜悦地看到武汉长江大桥将联通南北,改写京广铁路的历史,改写中国交通的历史,“天堑”将不再。游泳结束后,他兴致勃勃,写下了著名的《水调歌头·游泳》。在词中,他感叹:“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建设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交通发展的壮举,突出了湖北的交通枢纽地位,它的建设标志着湖北在中国交通史上的重新崛起。公铁两用的武汉长江大桥全长1670米,横跨长江,连接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该桥于1955年9月1日开工建设,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首先提出建设长江大桥的是张之洞,随后,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加以明确。新中国成立后,借助苏联的技术力量,武汉长江大桥动工开建,毛泽东三次视察该桥建设工地。该桥重要意义在于将京汉铁路与粤汉铁路相连为京广铁路,形成中国最长的南北铁路大通道。该铁路与后来建设的汉丹铁路、武九铁路连结,奠定了武汉作为中部地区重要铁路枢纽的地位。

1955年,为了修建长江大桥,拆除了张之洞亲笔题写匾额的“奥略楼”,这意味着湖北交通已经越过张之洞创造的交通辉煌,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时代。1954年中央政府在审查该桥初步设计文件时指出:“修建长江大桥,应该成为一个卓越的建筑,它不但应以现代化的技术解决国家巨大的经济课题,而且在建筑技术上还应以雄伟壮丽的外观标志出中国的新时代”。在新时代里,国家开始对湖北交通进行新的规划和投入,带来了湖北交通的大发展。

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湖北经济发展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国家根据交通便利、生产地接近原材料产地等条件进行生产力布局的原则,充分利用长江两岸铁矿铜矿的资源优势、江汉平原的农业优势、长江航运和京汉粤汉铁路运输的交通优势,设想把武汉建成以冶金、机械、纺织工业为主的南方工业基地,实现以“钢铁要过江”为标志的全国重工业布局转移。“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167项重大项目中有8项落定武汉。武汉钢铁集团、武汉锅炉厂、武汉重型机床厂等一系列武字头的工业企业,奠定了湖北发展的基础,使湖北成为新中国的工业重镇。在国家“一五”时期的总投资中,湖北占比达8.4%,位居全国第五;在完成的投资中,湖北占5%,位列全国第四。湖北工农业总产值增长超过全国增长水平。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67.8%,工业总产值增长128.6%。而1957年湖北工农业总产值增长74.22%,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149.84%。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比全国平均值高出2.6个百分点。

湖北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交通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一五”期间,湖北铁路通车里程增长22%,公路通车里程增长一倍。内河通航里程10814公里,增长83.23%。公路货运量从1952年108万吨,增加到1956年的405万吨。1952年,武汉至沙市、宜昌的公路开工建设,随后对全省公路进行全面整修。水运方面完成了两项战略任务,一是1952年集中数千艘船舶完成荆江分洪任务,被称为“中国航运史上的壮举“;二是完成1954年的防汛抢险任务,这次抢险调动拖驳船运力1万吨,帆船运力13万吨,分别占全省船舶运力的87%和50%,毛泽东为战胜1954年洪水专门题词。1957年4月,武汉钢铁公司正式开工建设。为支持武汉钢铁公司建设,1955年铁道部决定修建武大铁路(武昌至大冶),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湖北境内修建的第一条干线铁路。该路全长96公里。该条铁路主要是解决武汉钢铁公司进出物资运输问题,于1957年10月全线建成。1958至2010年,大冶铁矿生产的铁矿石95%通过该路输送到武钢、鄂钢、下陆钢铁总厂等重要的钢铁基地。

1964年5月,中央作出了“三线”建设的重大决策。“三线”建设为湖北交通带来了第二次大发展机遇。“三线”建设,主要是加强战备,把沿海的一些重要企业搬迁到京广铁路以西地区。湖北再次成为国家投资重点地区,工业建设的战场转移到鄂西、鄂西北广大地区,形成了以武汉为中心的鄂东钢铁工业基地,以十堰为中心的鄂西北汽车工业基地,以荆门为中心的鄂中石油化工基地,以宜昌为中心的鄂西能源工业基地的区域工业格局。“三五”(1966-1970年)期间,湖北基本建设投资位居全国第四位,国家在中南地区“三线”建设项目240项,湖北鄂西占138项,中央投资40亿。“四五”(1970- 1975年)期间,湖北完成投资位居全国第三位。1970年,国家要求“三线”建设投资占计划投资的一半以上,湖北却达到88.5%。

为支持“三线”建设,湖北交通进一步发展。1965年,开始筹建第二汽车厂,最后选定厂址为湖北十堰,该厂建设的基础就是交通的便利,一是即将修建襄渝铁路,二是有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二汽是湖北境内的最重要“三线”建设项目,国家计委将改善老白路作为建厂先行项目,湖北于1970年完成该项工程。1969年国家开始建设焦枝线,1970年建成,近40%的里程在湖北境内。1968年4月开始修建襄渝铁路,东起湖北襄阳,西至重庆,全长915公里,湖北境内174公里。1970年8月铺通到达县(今达州),1975年11月临时运营。1969年,中央为支援“二汽”建设,决定襄成铁路东段尽快开工。1979年12月全线建成,并正式交付运营。它是联络中国中原和西南地区的交通大动脉,对发展经济,加强国防具有重大意义。

从1969年开始全面推进“三线”公路建设,改建了光化至房县,宜昌至莲沱,罗田至天堂寨公路1400多公里,建设了湖北投资最大、难度最大、里程最长的汉鱼公路,打通了湖北到西部省市的公路大通道。对于支持“三线”工程的交通建设,国家高度重视。襄樊石花至郧阳竹山公路建设时,正值“文化大革命”阶段,各级政府基本瘫痪,直接由省军区领导担任指挥长开展建设。川汉管道公路建设过程中,谷牧、康世恩两位副总理多次到现场指挥,交通部长叶飞也亲自到一线指导。老河口市与鄂西北交通因汉水相隔,过往车辆以渡口转运,二汽及其他“三线”厂建成投产后,交通更为拥挤,日交通量高达数千车次,而且每当洪水期间,过渡码头引道常被淹没。为解决“三线”厂在此的交通问题,军委副主席叶剑英亲自指示开建老河口光化大桥。1973年前,全省仅有1000多公里油路,之后,每年新铺1000多公里油路。1965年至1975年,全国铁路里程增长33%,湖北铁路通车里程增长35.9%;同期全国公路通车里程增长63.7%,湖北公路里程增长89.3%。

九十年代以后,湖北交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主要是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这也与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战略密切相关。三峡工程建设推动了湖北第一条高速公路建设。

1919年,孙中山先生首次提出修筑三峡大坝的构想;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修筑三峡大坝“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1982年,邓小平果断表态:“看准了就要下决心,不要动摇”;1992年,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修筑三峡大坝决议;1994年,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1993年,三峡工程对外交通运输方案确定,决定以公路为主,水运为辅,公路上对接宜黄公路。在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湖北交通做出了重要支撑,为解决三峡工程运输问题,从1986年开始分4段建设黄石至宜昌的高速公路,1991年首先建成武黄段,1996年全线建成,形成了三峡工程对外交通的陆上主通道。宜黄公路江宜段原计划1994年开工,1997年建成,为支持三峡工程,提前于1993年开工,1995年建成。宜黄高速公路建设得到国家高度重视,李鹏总理亲自为通车剪彩。在随后的十年期间,湖北高速公路迅猛发展。“十二五”时期,已建和在建高速公路总里程达7643公里,从目前看将位居全国第1位。

最近几年,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并将湖北作为落实该战略的支点,湖北交通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湖北的铁、水、公、空等综合交通建设重新定位,志存高远,影响巨大。

2009年,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8号),在规划中明确提出了重点发展包含以武汉、郑州为中心的中部物流区域,并将武汉列入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在湖北省九次党代会上,省委决定要把湖北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和现代物流基地。

2010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纳入国家内河航运发展的重点。201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武汉新港,提出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湖北省颁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湖北水运业跨越式发展的意见》,提出“利用10年左右的时间,全面建成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

2008年,亚洲最大的路网性编组站——武汉北车站基本建成。经国家批准,中长期铁路网调整规划正式颁布实施。新规划中,武汉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的中国第四大铁路枢纽。

2012年,湖北省人民政府以鄂政发[2012] 23号印发《关于加快全省民航业发展的意见》。时任省委书记李鸿忠表示,民航业是湖北构建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支点的核心支撑,是湖北未来发展的画龙点睛之笔。2012年7月,武汉天河机场T3航站楼开工建设,与T3同日开工的,是全国首座集齐航空、地铁、城际铁路、公路客运、城市公交、出租车及社会车辆等七种交通方式融合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换乘枢纽——武汉天河机场交通中心,这是华中地区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也意味着武汉市将形成类似上海虹桥的城市交通枢纽。

在历史上,国家战略调整得到了湖北交通的支撑,湖北交通也由此受益。在逐步深入的“中部崛起”国家战略实施中,湖北交通发展已经展示出新的强劲势头,将担当新的重大历史责任。(盛君)

(原载《湖北文史》2014年第2期)

责任编辑 刘益谦
进入长江云新闻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推荐阅读

  • 湖北开启家电“以旧换新” 单件商品最高补贴1000元
  • 时隔4年!武汉网球公开赛将于今年10月焕新回归
  • 是我姐!湖北聋哑女孩走失27年,团聚时妹妹一眼认出
  • 四月,不能错过湖北的那一片火红!
  • 甘肃麻辣烫热度消退 专家:餐饮追热度轻质量要不得
评论 最热 最新
打开长江云新闻看更多 
发表评论。。。
{{ item.passport.nickname || "" }}

{{ item.content }}

{{ formatDate(item.create_time) }} · {{item.ip_location | splitAreaCity}} 回复
{{realSupportList[item.comment_id] || 0}} {{item.comments.length}}
{{ i.passport.nickname || "" }}
{{ i.replyed_passport.nickname || "" }}

{{ i.content }}

{{ formatDate(i.create_time) }} · {{i.ip_location | splitAreaCity}} 回复
{{realSupportList[i.comment_id] || 0}} {{i.reply_count || 0}}
{{item.foldStatus ? "收起" : "展开" + item.comments.length + "条回复"}}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点击加载更多
发送

登录长江云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

https://img.cjyun.org.cn/a/10008/202107/daa7fd4b5533e1e4f759580aa2bee857.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