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课爱愣神儿,作业写不完;
丢三落四,与人说话心不在焉。
更加严格地管教,但情况往往变得更糟,
也许这不是孩子的过错……
现在随着医学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入,
孩子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是因为一种心理行为问题
多动症!
什么是多动症?
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俗称,常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率为4-9:1。
孩子哪些行为表现要留心?
01 注意集中时间短
孩子注意力易分散,不能把无关刺激过滤掉,对各种刺激都会产生反应。如,做事时不注意细节,常因粗心大意而出错;有意回避或不愿意从事需要较长时间集中精力的任务,如写作业不能按时完成等;丢三落四,好忘事;说话经常因周围的动静而分心,东张西望、心不在焉、似听非听或接话茬,最终难以按指令完成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5-6岁儿童有意注意时间维持10-15分钟,7-10岁时维持15-20分钟。家长也不要期待孩子能集中注意力过长时间。
02 活动过度
与同龄、同性别的大多数儿童相比,活动水平超出了与其发育相适应的应有水平。多起始于幼儿早期,但也有部分患儿起始于婴儿期。
在婴儿期,患儿表现为格外活泼,爱从摇篮或小车里向外爬,当开始走路时,往往以跑代步;长大一些后,表现为好动,坐不住,爱登高爬低,难以安静地玩耍;上学后,上课坐不住,扭动、小动作多,常常玩铅笔、橡皮甚至书包,与同学说话,甚至下座位;下课后招惹同学,话多,好奔跑喧闹,难以安静。进入青春期后,小动作减少,但可能主观感到坐立不安。
03 容易冲动
孩子做事较冲动,不考虑后果。因此,患儿常常会不分场合地插话或打断别人的谈话;会经常打扰或干涉他人的活动;老师问话未完,经常未经允许抢先回答;常常登高爬低而不考虑危险;常常鲁莽给他人或自己造成伤害。患儿情绪也常常不稳定,容易过度兴奋,也容易因一点小事而不耐烦、发脾气或哭闹,甚至出现反抗或攻击性行为。
04 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
部分多动症孩子存在空间知觉障碍、视听转换障碍等。虽然患儿智力正常,但由于注意障碍、活动过度和认知障碍,会出现学习困难,学习成绩常明显落后于智力应有的水平。
所以,当发现您的孩子学习成绩与智力水平明显不相符的时候,不要光忙着训斥责备,请一定要引起关注。
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导致孩子学习困难的第一位的原因就是多动症,这也是为什么多动症的孩子上学后才比较容易发现,同时也导致许多孩子误诊。
父母该如何做?
当我们发现孩子以上这些现象特别突出时,不要妄下定论给孩子扣“多动症”的帽子,更不要有病乱投医,找专业人士咨询和评估,并按照建议去帮助孩子度过这一“坎坷”时期。
医生会如何帮助孩子?
评估:主要包括智力测验、注意测定:如Conner父母问卷(PSQ)、教师用量表和多动症筛查量表,儿童注意方面如持续性操作测试、学习障碍筛查量表(PRS)及气质量表等。通过系列标准判断孩子是否有多动症。
行为治疗:行为矫正技术和社交学习理论,强调预防性管理,通过观察和模仿恰当的行为、态度和情感反应,塑造多动症儿童的行为。
药物治疗:兴奋剂及非兴奋剂
家庭培训:多动症是一慢性的神经发育障碍,应长期治疗。
补充和替代治疗:中医药治疗、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等。
儿童保健科致力于为广大儿童提供优质的保健服务,促进儿童在生理、心理和行为方面的早期发展。现儿童保健科开展业务项目20余项,涉及儿童身高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儿童营养性疾病、儿童厌食及喂养困难、早产高危儿干预、儿童心理和行为、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监测及早期干预、视力筛查、听力筛查、母乳分析等。
张飞忠
副主任医师
儿童保健科主任,从事儿科临床及儿童保健工作20余年,擅长于儿童体格异常(矮身材、体重低下、超重、肥胖等)、营养性疾病(蛋白质-能量不足、微量营养素失衡、铅中毒)、儿童早期发展、儿童心理行为、高危儿童(早产、低出生体重、足月小样儿等)的早期干预及生长发育促进;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等疑难危重病的诊疗。
专家门诊:周四下午(光谷院区)
专病门诊:周五上午(多动症专病门诊)
文字:儿保科 张飞忠
图片:来源网络 如侵删
来源:武汉市第三医院
湖北广电大健康发展中心图文编辑:袁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