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安红色记忆
咸宁县第一个党组织
1926年7月,根据董必武“要尽快利用本乡本土关系把农民发动和组织起来,支援北伐战争”的指示精神,湖北省农民协会秘书长兼组织部部长聂洪钧以中共湖北地区执行委员会、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湖北省农民协会鄂南特派员的身份回到家乡咸宁发展党的组织,开展农民工人运动策应北伐。
聂洪钧回到咸宁时,咸宁由吴佩孚部陆沄团控制,对人员进出盘查甚严。为尽快完成党组织交代的任务,聂洪钧利用自己小学时老师、县教育局局长徐达卿的师生关系,临时住在县教育局,并以同学聚会的名义,邀集在武汉读书的咸宁学生及旧时要好伙伴曹振常、雷子霖、胡再奎、钱道厚等20余人在其住处开会。会上,聂洪钧讲解了当前的革命形势,要求大家通过一切可利用的关系,到本村本地开展革命宣传,组织农民群众闹革命。为了打消农民中存在“革命”就是“乱党”就要被杀头的顾虑,聂洪钧提醒大家先不向农民提“革命”这个词,只宣传革命基本内容,并以解决农民最迫切的问题为某一阶段工作目标,发动农民向反动政府、地主豪强进行斗争。此后不久,为更好向农民进行革命宣传,聂洪钧还和钱定荣等人一道在钱定荣所在的马桥钱庄新屋钱开办农民夜校,为以后开展的农民运动、妇女运动培养一批骨干。
佐证材料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聂洪钧回到家乡播撒的革命火种燃起了咸宁农民为取消一切苛捐杂税和重租重利盘剥进行斗争的革命热情。1926年7月24日,在聂洪钧的带领下,咸宁几百农民到县议会请愿,要求取消三分麻捐。时任县议会长的镇泮香在请愿农民面前焦头烂额、狼狈不堪。经过聂洪钧、钱定松等人几个回合的谈判,与县议会达成了减掉二分麻捐的协议。反麻捐斗争的胜利后,一些原来抱观望态度的农民也主动围在农民代表周围听取革命道理,表示愿意加入农会,同时,聂洪钧、曹振常秘密建立了农协小组和工会小组。
中共咸宁县特别支委员会机关泉塘畈遗址(摄影:吴涛 时间:2009.9.15)
1926年7月下旬,聂洪钧将一批在反麻捐斗争中的积极分子召集到汀泗泉塘小学开会,发展雷子霖、雷福清、刘秉彝等人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时,经中共湖北区委批准,成立中国共产党咸宁县第一个党组织、咸宁县特别支部执行委员会,聂洪钧任书记(1926年7月—12月),特别支部隶属中湖北区委领导。根据革命形式的发展,中共咸宁县特别支部在县境建立东区、南区、西区、北区4个党支部,共有党员20余人。随后,中共咸宁县特别支部在组织民众全力支援北伐军在咸宁战斗的同时,也同北伐军内部以孙文主义学会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和地方反动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咸安区史志研究中心 黄玲供稿)
联合出品:咸安区融媒体中心、咸安区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