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有新变化!北京房贷出新政 今起执行

我国科研人员发现植物新种“秉滔大花藤”

现场视频丨马来西亚两架直升机相撞后坠毁 10人死亡

4.75本、23.38分钟!国民阅读调查最新报告→

深圳已进入暴雨防御状态 暴雨预警升级为橙色

从代表建议看如何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

2021-03-29 16:03  

在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一词多次出现,涉及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扩大就业容量;支持和发展新就业形态;拖动降低就业门槛;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为有意愿有能力的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等内容,党和国家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作为育人主体,高校承担了大量基本公共就业服务职责。“十四五”时期,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举措,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是高校应有之义。

高校就业工作问题在哪里?

高校就业工作涉及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实习实训、校企合作、职业生涯教育、就业辅导、创业帮扶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非常重要,牵一发而动全身。在今年的两会中,代表委员们对高校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委员认为,由于学校专业设置和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有的学生毕业后无法找到合适工作,就业积极性受损。与此同时,一些中小微企业由于知名度低等种种原因,被排斥在校园招聘之外,客观上造成了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的尴尬局面。全国人大代表、云南工商学院执行校长李孝轩委员认为,要加强部门协同,畅通就业渠道,强化公共就业服务,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稳定事业单位招聘,推动国有企业扩大招聘,激励中小微企业更多吸纳就业,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鼓励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做好“三支一扶”招募等。

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来看,一是长期以来部分专业设置脱离就业需求,造成“求职难”和“招聘难”的两难情况,结构性矛盾突出。二是由于经济、地区发展不平衡,直接导致了就业需求存在严重的地域差异。三是由于部分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存在经验、性别等壁垒,造成部分应届毕业生面临就业歧视。

从大学生自身来看,一方面就业期望与市场现状存在偏差,另一方面大学生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实践能力等与企业需求存在差距。此外,部分大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有业不就”现象非常普遍, “眼高手低”现象突出。

大学生就业如何突围?

就如何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提出不少建议,主要集中在专业设置、产教融合、就业工作、职业生涯教育、大学生就业观等方面。对高校就业工作来说,要吸纳建议,不断改进,全力做好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

专业设置以就业需求为出发点。专业设置关乎学校打造特色、内涵建设和就业创业等诸多方面,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应做好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工作,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需求,充分考虑大学生毕业时的就业需求,考虑产业行业发展和未来人才需求的动态关系,以知识、素质、能力培养为核心,设置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也应反向设计、正向实施,增加更多的实习实践环节。莫荣委员建议“超前布局专业设置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他对此提出三点意见,第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调整专业设置。第二,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精准化。第三,建议高校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对学生进行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和职业价值观等方面的测评,帮助学生精准自身定位,认清就业环境,树立明确的价值目标。

职业生涯教育前置。当前,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逐渐成为国内高校促进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明确就业目标、提升就业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目前高校职业规划教育在内容、体系设计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亟须尝试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前置,进一步指导学生提前做出科学规划,实现职业规划教育的预期目的,有效减缓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的改革。

此次两会中,全国人大代表、云南工商学院执行校长李孝轩提出“加大力度支持高校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建议。他认为,职业生涯教育需要前置到初中和高中阶段,这个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职业生涯规划越早,未来的职业发展越清晰。

就业体验前置。就业体验前置是在大学生毕业前开设到企业实际岗位进行就业体验的相关实习课程,让大学生在毕业前体验到就业岗位实际状况和工作能力需求,对引导大学生及早规划人生、理性选择职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应设置就业体验学分,加强校企实习实训合作力度,做到就业早体验、早准备、早适应。

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就业观。近几年来,应届大学毕业生中“有业不就”现象非常普遍,高校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正确认识第一份工作的意义,摒弃对就业和个人发展的不合理观念。其次,应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广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价值,学习独立思考,逐渐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职业方向。最终目的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生涯教育发展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全学生的就业心理,使大学生懂得激流勇进,走好职业发展每一步。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施大宁表示,应加强思想教育和宣传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高校毕业生“下基层”的意愿度。还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建立系统的大学生基层就业引导和培养机制,完善青年基层工作者的职业路径。

培养模式中加重能力培养。目前,各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时候大都充分考虑了知识、素质和能力三个要素,但从目前的企业反馈来看,高校对于大学生核心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尚没有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鉴于此,高校需要增加更多的前沿性核心专业课程和就业岗位实战场景所需要的实践能力培养课程,解决大学生就业后“好用”和“用的住”的问题。

强化校企定制培养。校企合作培养是提升毕业生职业能力的关键环节。通过联合培养,企业可以全程参与学校课程体系制定,为学生提供实践实习工作机会,把实习学生作为重要的人力资源储备纳入企业整体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推行仿真化的职场体验课程等,更加积极地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更加主动地融入毕业生从就业到择业的过程。对高校来说,可以提前向社会发布学科专业结构、培养规模、培养情况,方便用人单位了解、有针对性地招聘人才。全国人大代表、闽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陆銮眉建议,加强新兴职业的行业指导,吸收有相应经验的创业人员、专职工作者组建师资队伍,通过传帮带的形式帮助更多青年创业就业。

教育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即传道、授业、解惑;第二个层次即激发、唤醒、鼓励;第三个层次即设计、引导、规划。第一层次是知识传递层次,第二层次是心智赋能层次,而第三层次的设计、引导和规划就是要帮助学生设计人生目标,引导学生完成学业并树立远大的理想,帮助学生做好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这也正是高校和教师由传统的定位向关注学生终身成长和成为学生终身“教练”的方向发展。

正如李克强总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所说,“就业对一个国家、对一个家庭可以说都是天大的事。”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高校把“学生中心、结果导向、持续改进”用在就业工作的方方面面,精准施策,以学生就业力培养为中心,以就业质量为结果导向,持续改进高校各项就业工作。

来源:中国大学生就业

责编: 杨倏宇

编审:陈宇




责任编辑 陈宇
进入长江云新闻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推荐阅读

  • 2024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名单公布!湖北两地上榜
  • 山西吕梁永聚煤业重大火灾事故:42名公职人员被问责
  • 为何台湾花莲地震余震密集?专家解读→
  • 热干面怎么吃最香?撒贝宁:地道武汉人边跑边吃
  • 湖北明后天这些地方有雨 周后期气温直冲30℃以上
评论 最热 最新
打开长江云新闻看更多 
发表评论。。。
{{ item.passport.nickname || "" }}

{{ item.content }}

{{ formatDate(item.create_time) }} · {{item.ip_location | splitAreaCity}} 回复
{{realSupportList[item.comment_id] || 0}} {{item.comments.length}}
{{ i.passport.nickname || "" }}
{{ i.replyed_passport.nickname || "" }}

{{ i.content }}

{{ formatDate(i.create_time) }} · {{i.ip_location | splitAreaCity}} 回复
{{realSupportList[i.comment_id] || 0}} {{i.reply_count || 0}}
{{item.foldStatus ? "收起" : "展开" + item.comments.length + "条回复"}}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点击加载更多
发送

登录长江云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

https://img.cjyun.org.cn/a/10008/202103/af43501ad2c487061517f48f80fcab8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