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关节前不能扎针灸
早知道是这样
我就不去受这个罪了
在武汉市第四医院关节外科二病房内,67岁的患者严婆婆得知自己暂时无法进行关节置换手术,懊悔不已。
从去年7月开始,严婆婆时常感觉左腿膝盖疼痛,严重时行走困难,无法上下楼。
3月初,老人听说家附近有一家针灸理疗馆可以治疗。严婆婆就去扎了4天针。
严婆婆忍痛坚持扎了4天针,但效果并不明显。女儿看到严婆婆的情况,赶紧将她带到武汉就诊。
在武汉市第四医院骨科,医生根据严婆婆的症状和影像资料,判断她患上膝关节炎,膝关节软骨严重磨损,需要进行膝关节置换。
但在术前检查时,医生发现严婆婆膝盖上有不少针灸留下的针孔和淤青。“这种情况是不能进行关节置换手术的。”
膝关节置换手术伤口较大,一旦感染后,治疗的难度很大,因此对无菌条件要求很高,需要最大程度降低感染风险。
因为针灸会导致皮肤破损,破坏皮下和关节腔内部的无菌环境,关节置换手术的感染风险很大,需要等至少三个月才能进行。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在免疫力降低的同时,身体“零部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老化,带来种种疾患。
每个人都想永葆健康,也希望靠现代科学维持机体的年轻。但医学有极限,总有某些岁月留下的痕迹是不可消除,无法逆转的。
正确认识到这一点,不仅能适当调整我们的治疗预期,也能有效避免被虚假宣传所蒙蔽。
退化性关节炎
和严婆婆一样,很多患者在出现关节疼痛时,往往会选择先进行贴膏药、火罐针灸、药物注射之类的治疗。市面上某些机构,也打着“不手术根治关节炎”的旗号。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最常见的关节伤病就是退化性关节炎,主要原因就是关节内部结构的老化。
由于关节软骨再生性能差,这样的趋势是不可逆的,就好像汽车开久了,再怎么保养和大修,零部件也不可能恢复最初的状态。
人体的关节有“设计寿命”,理论上,只要寿命足够长,关节一定会出毛病。就好像生老病死一样,是每个人不得不接受的现实。
血管硬化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另一个重大风险。人的血管起初是富有弹性的,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弹性会逐渐减弱进而发生硬化,诱发各种心血管疾病。
针对这样的担忧,市面上从洋葱、木耳、红酒、水果醋到各种保健品甚至是民间偏方,很多都声称有软化血管,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包括各种蔬菜在内的日常饮食,有的确实符合健康生活的标准,对血压血脂的控制有一定的效果。但“软化血管”是不可能做到的。
特别是,指望通过饮用红酒来软化血管,还面临摄入酒精造成的健康风险,得不偿失。
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等能够延缓血管老化的速度。但从总体趋势上看,血管的硬化就和年纪大了皮肤出现皱纹一样,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
当然,无论是血管还是关节,就算不能恢复“出厂设置”,通过恰当的保养和治疗,都可以有效地延长“使用寿命”,让症状减轻,恢复基本功能,依然可以减轻这种退化对患者的生活影响,特别是提升晚年的生活质量。
专业指导:
创伤骨科·关节外科二病区主任程文俊
创伤骨科·关节外科二病区主治医师杨开祥
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吴瑞霞
来源:武汉市第四医院
湖北广电大健康中心图文编辑:袁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