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知乎上看到有人提问求助,我感触颇多:全家三口和双方父母都在广州,但丈夫最近得到了阿里的机会,需要去去杭州总部工作。
考虑到职业发展前景,丈夫想去;但需要一个人带幼儿园的女儿,照顾双方父母,担心丈夫去了杭州,就会异地离婚。是不是该支持丈夫的决定?
2018年,我遇到一样的情况,唯一的不同,我是男方。那年,我从待了18年的上海,溜去了北京。当时我娃4岁,也还在幼儿园小班。我太太也是一万个不愿意,我们坐下来谈了很久,才说服她。
我的这段经历,并不偶然。我的双城记生活,并不算个例。
我的一位前同事得到了腾讯的机会,从上海跑去深圳,从外企转型互联网;我没记错的话,他的娃2岁多。
我的一位芜湖一中的校友,原本在上海的携程工作,在携程收购路上,他跟着老板进驻了被收购企业,来到了北京,开始了一个人北漂的生活,孩子应该是4-5岁的样子。
一个互联网的朋友,他自己在北京打拼,老婆在杭州蚂蚁金服;另一位互联网朋友,自己在北京打拼,老公在杭州阿里……
我还认识一位最为颠沛流离的同行,原本在北京的百度外卖工作,为了夫妻团圆,跳槽到了上海的饿了么,跳槽完成一周后,饿了么收购百度外卖 ,她又因为在北京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又被派了回去。
相比20年前,夫妻因为公司不同,事业需要,夫妻无法在同一个城市工作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了。
那么,到底夫妻异地工作,真的是趋势吗?
作为一个拥有2年夫妻分居经验的从业者,我觉得我有资格说两句,希望我的经历也能给身处同样状态的夫妻带来一些参考。
01■
跨城的收益和代价
先说说我这段经历前后的职业发展情况。
我在外企待了12年多,挂名总监,但上升空间被拿捏得死死的。
公司当然是好公司,但我确实想走了。
市场上聊了一圈,合我心意的不要我(说的就是星巴克和乐高)。
不合我心的,其实除了钱多点,都比不上 Mercer。
别看我现在动不动长篇大论,自己35岁时也很焦虑,感觉必须做出改变,但是却苦于没有合适的机会。
这个时候,北京有了一个梦寐以求的创业项目,更多收入,独立做项目,全新的职业发展前途……
的确创业项目总有风险,有做砸的可能性(后来,也确实被我做砸了……)
但我很清楚,我必须冒这个风险。
做出改变我肯定有收获,反而留下来就是死局。
既然跨城工作是为了职业发展,就要想清楚收益:是否跨城的选择真的能打开一个「有前途」的新局面?能怎样得益于新的发展路线?
所以,我建议双方先坐下来聊一下:跨城方的职业规划是怎么安排的?为什么这个机会对他来说至关重要?如果跨城工作不顺利,他有Plan B吗?
另外,跨城工作,有收益就有成本。
跨城,意味着租房和交通的费用,也要纳入考虑中。
我有记账的习惯,算过一年在北京租房的费用和上海两地往返的火车票加在一起,得上10万起步。
这种成本,同样需要考虑。
02■
对于家庭,是双赢吗?
除了租房这种刚性成本之外,还有软性成本——跨城方与家庭的距离,以及跨城方如何兼顾家庭。
以我自己为例,我老婆是老师,工作忙,但薪资不高。
所幸,家里丈母娘帮忙照看着,就算我离开,家里有人照顾。
老婆不希望我离开。核心原因是孩子。
她不想孩子平时见不到爸爸,我也不应该让孩子承受丧偶式教育。
夫妻关系上她倒不是很担心,毕竟我岁数大了,又是蠢直男。想法比较单纯。
盘点下来,我去北京的好处是:个人职业发展更好钱挣得更多
好吧,必须承认这两点其实是一点,我几乎是最主要的得利者。
坏处是:健康风险:我不太适应北京的气候,身体素质下滑家庭关系风险:陪伴老婆孩子的时间严重缩水妻子压力:照顾家庭的责任基本都不履行了,孩子的教育也管不了
这是一个典型男方受益,女方需要承担更多义务和压力的情况。
作为利益更多的离开一方,我尽可能多地帮牺牲方找到一些利益点,给她应有的承诺。
我对老婆做出的一些承诺是:每月至少从北京回上海2-3次尽量每天给家里打电话2年后回上海
当然,我也有很多损失。
就算高频回家,对孩子的照顾还是少了很多。
我明显感觉到,现在我娃已经没有当时那么亲了,可能错过了她最可爱的时候。有一天老婆跟我说:娃睡觉前突然坐起来说,自从小班之后,整个世界都不一样。我老婆一惊:哪里不一样了?她说:爸爸晚上不回家睡觉了……
对于夫妻双方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寻求「该不该去」的标准答案,而是寻找双赢的空间。
如果这是职业发展的一大步,一方想去是很正常的。另一方不希望分开也是很正常的,谁希望家庭两地分居呢?
关键是你们坐在一起讨论一下:这个变化不仅应该符合一方的利益,也应该符合你们全家的利益。 当然,也不见得一定要求对方高频回家。
北上有高铁,最快4个半小时。
但我因为心里有愧疚,最初一度几乎每个周末回来,很折磨,非常累。好几次,落地上海我就开始发烧吊水,也没照顾上家人,尽被家人照顾。
如果最终决定要去,给丈夫一点调整期和适应期也是合理的。
03■
有Deadline
虽然短期异地有可行性,但夫妻分居工作绝对不是职场趋势。
对于牺牲的那一方来说,应该看到终点。看不到终点的牺牲,是没有人能够坚持下去的。
当年,我做出最核心的承诺是「两年后回上海」。
让老婆知道,她独自的辛苦付出是会有一个结束时间的。
当了「伏帝魔」两年,我如今已经回到了上海。
平时下班后,有空时也会陪孩子做功课。
这段职业转型,让我收获很多。我要做的是,让全家都同样感受到这次转型对她们也有价值。
所以,除了讨论职业发展和家庭单位的获利,最重要的,还是双方要谈谈看:这个变化会以什么为终结点?以后是计划全家搬到新城市去吗?还是他回来?
这个议题需要有方向,有明确时间点。
最怕的不是吃苦受累,而是吃苦受累的同时,却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一个尽头。
在目前的情况下,离开一方受益,守在家庭的一方受损失。
所以,受益方有义务管理好受损方的预期——让对方感觉到损失是有终止的时候;同时,两方都能从这次跳槽上收益。
这需要大家坦诚沟通,都是自家人了,利益摊开了说。
04■
写在最后
从我看到身边的情况来说,工作调动,或者寻求职业发展而夫妻分居的情况越来越多。
但我认为,这并不是需要迎合的大趋势。 毕竟家庭带来的幸福和支持,是工作替代不了的。
家庭生活的规划,大多时候都要远重于职业规划。
建议大家不要为了工作,牺牲了家庭和身边人。
来源:瞎说职场
责编:黄潇妤
编审:陈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