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甲:“肚子痛。”
医生:“做肠镜。”
路人乙:“老便秘。”
医生:“做肠镜。”
脑补画面:难受,紧张,尴尬……
结直肠部位的恶性肿瘤已成为中国人群健康的严重威胁,位居恶性肿瘤的第三位。
医生建议:超过50岁的人都应该做结肠镜检查。
1
神出鬼没的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相比其他起病隐匿而迅速的恶性肿瘤,如肺癌、肝癌,其自然病史会很“漫长”,长达5-15年之久。
结直肠癌的发生,起源于一个“小小”的息肉。它是由于肠道局部黏膜异常增生而产生的一个个扁平或突出的“小隆起”,最初可能仅几个毫米大小,并且多数时没有任何明显的临床症状。
然而它会耐心地潜伏在患者的肠道中,静静地生长、长大,等待时机,直到在特定时机下发生癌变,转化为夺命的“杀手”。
肠道增生转变为癌的全过程:息肉→小腺瘤→大腺瘤→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期腺癌→晚期腺癌。
无症状并不代表没有问题,正在进展过程中的息肉癌变过程,通过普通的验血、B超或者CT是很难发现端倪,等到有症状往往已为时过晚。
2
结直肠癌,最容易预防的癌症
结肠镜对于结直肠疾病的早期诊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预防肠道恶性肿瘤的发生。有数据表明,通过结肠镜早期发现了癌变,在有效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也有90%以上。
结肠镜,实际上是一种现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的软性纤维内窥镜。医生通过结肠镜可以全面检查肠道情况,到包括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和盲肠的全部大肠以及与大肠相连的一小段小肠(回肠末端)。
结肠镜成像清晰便于观察,医生在检查过程中可以精确定位病灶,有的放矢地对一些可疑病灶进行充分观察并取材活检,清楚地发现并判断肠道病变的性质,同时还可以对部分肠道病变直接治疗。
3
没有不舒服,也需做结肠镜
国际上的主流观点认为,所有超过50岁的人,无论男女,无论是否存在可疑症状,都应该做一次结肠镜检查。
当有”报警症状”出现时,代表着身体已经敲响了警钟,一定要引起重视,进行一次全面的肠镜检查:
不明原因的长期腹痛;
大便带血,或出现黑便,或黏液血便;
大便次数的变化(腹泻或便秘)或大便形状的变化(大便条变细);
进行性排便困难;
不明原因的贫血;
难以解释的体重下降等。
对于部分高危人群,指存在一系列可能引起患癌风险增加的患者特征,则应将筛查的年龄提前至40岁。如:
持续性的大便隐血检查阳性;
以往曾发现过肠道腺瘤的病史;
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或存在消化道肿瘤家族史;
本人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
有慢性阑尾炎或慢性胆囊炎病史;
患者来自于消化道肿瘤的高发地区。
4
结肠镜其实不可怕
随着癌症筛查的认知不断提高,大众逐渐意识到了结肠镜检查的必要性。可是出于对肠镜检查方式的“恐惧”,还要脱裤子,因此在心理上十分抗拒,其实完全没有必要。
无痛肠镜技术已经非常成熟,通过使用安全性较高的麻醉药物,短短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的睡眠,患者“安静”配合,消除了恐惧感和不适感,有效避免了消化内科医生因患者无法忍受配合而导致的诊断疏漏。
检查结束后,患者迅速恢复,如无异常即可回家。并且,肠镜检查都是在私密的房间,检查时不会有其他病人在场,检查医生护士也很少,不会有人围观的!
5
有些人不适合做结肠镜
并非所有的患者都适合进行结肠镜检查。如果患者存在严重心肺功能障碍、休克、腹主动脉瘤、急性腹膜炎、肠穿孔等等情况,都应避免肠镜操作。
此外,妊娠、腹腔内广泛粘连及各种原因导致肠腔狭窄者、慢性盆腔炎、肝硬化腹水、肠系膜炎症、肠管高度异常屈曲及癌肿晚期伴有腹腔内广泛转移者、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有盆腔手术或放疗病史者等,如必须检查时,须由有经验的消化内镜医生小心进行。
体弱、高龄、儿童或精神疾病不能合作者,检查也需慎重。
2017年美国癌症统计报告显示,相比上世纪九十年代,男士直肠癌发病率下降了40%,女士直肠癌发病率更是下降了55%。而这一切的直接原因在于美国50岁以上人群结肠镜普查覆盖率从21%增长至65%。
结直肠癌预防策略,
肠镜检查简单有效。
消化内科专家门诊表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
长江云编辑:袁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