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下午,湖北省首场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在国网湖北电科院职工之家举行。全国劳模、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13工厂技术与培训中心特种工艺专家孙红梅讲述了她的故事,全文如下:
我是来自位于襄阳市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三工厂的孙红梅,是一名从事航空发动机修理的普通技术人员。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择一事而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
11月24日上午,我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参加了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当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和其他国家领导人步入会场,当全场起立奏唱国歌的那一刻,我感到无比的激动和自豪。会上,我仔细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深感受到总书记的浓浓关怀和殷殷重托,深深感受到振奋和激动、骄傲和光荣,同时深深感受到肩上的责任多么重、脚下的道路多么远。
精彩的人生需要拼搏,拼搏的人生更加精彩。参加工作21年来,我的双手经常被烫出水泡,眼睛时常被电弧光刺痛流泪,衣服经常被汗水浸泡;无数个“白加黑”,一天十几个小时,握焊枪的手臂酸痛无比,甚至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稳;无数个“5加2”,我不能伴随儿子的成长,面对孩子渴求的双眼,我忍痛割爱、惭愧不已;无数个“节假日变成工作日”,我不能尽孝身体羸弱的双亲,面对父母日益增多的白发,我五味杂陈、心酸泪流……就这样,不断追踪焊接前沿技术、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我先后开发应用10余项行业内领先装备核心技术,破解了上百个修理瓶颈和难题,先后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我自己先后荣获空军金牌蓝天工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巾帼标兵、中国好人、荆楚楷模、大国工匠2019年度人物等多项荣誉。
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我是红梅工作室的牵头人,我的9人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通过劳模日常克难攻坚行为、创新攻关精神影响研发团队,不断带动身边人。我们长期开展“名师带名徒”“一师带多徒”活动,通过我的言传身教,不断教育身边人。我们还常态化地开展岗位练兵,在练赛中识才、选才、育才,把成绩优异的选手“有意识”地进行重点培养,不断激励身边人。我们的团队人人有绝活、个个有绝技;攻关有“绝招”,思维有“诀窍”。团队先后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襄阳市三等奖3项;工厂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红梅工作室被湖北省总工会命名为“湖北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目前,我们正在争创国家级劳模创新工作室。
出生于山东淄博一个小山村的我做梦都想不到,组织给我这么多、这么高的荣誉。我的操作法被工厂命名为“孙红梅镜面反光仰焊法”。襄阳市总工会安排我做巡回事迹报告;湖北省总工会领导多次亲临现场指导红梅工作室;全国总工会授予我的创新成果一等奖。我做梦都想不到,我能两次到人民大会堂见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我做梦都想不到,我的事迹能在今年5月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长达3分多钟播出;就在上个星期五(11月27日)《工人日报》以“‘无缝对接’的精彩人生”为题,在头版头条刊登我的事迹……面对各级党委、政府和工会组织的培养,我唯有以更加精湛的技术、更加优异的成绩,回报组织的关注、关心、关爱。
一是要做“两个维护”的践行者。每名劳动者要把党和国家确定的奋斗目标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将个人价值个人努力与国家发展需要融合到一起。始终与党委政府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同调发声,要胸怀大局使命,用崇高的劳模精神和高尚品格鞭策自己,不断开拓创新,用火热的劳动热情感染更多的劳动者投身到湖北的高质量发展中去。
二是要做引领发展的领头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提升个人素质。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学以养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要不断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掌握新技能,不断提升能力素质。要加快观念转变,努力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密切关注行业、产业前沿知识,勤学苦练、深入钻研,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领头雁。
三是要当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努力将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融入到工作中,守正创新、锐意进取、敢为人先。要大胆突破传统思维的禁锢,追踪最新前沿理论,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求变,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专利、新发明、新创造,形成我们的核心技术、核心能力,引领时代潮流,展示新时代工人阶级的新风采。
总书记的讲话言犹在耳、表彰大会的盛况还萦绕脑海。这次会议回去后,我一定要把全国劳模表彰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落实好,不负组织厚爱,不负岁月韶华!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刘庆志 吴越 通讯员 谢文哲 责任编辑 肖静涵)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