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湖北远蓝机器有限公司生产的口罩机配件刚发往深圳,又接到比亚迪等企业的800多万元订单。二季度,该企业新增订单3000余万元。
东田光电靠新品研发,打入华为、小米、三星等手机高端镜头供应链。1月至5月,公司出货量不降反增。
当阳一度饱受“建材围城”等传统产能过剩之痛。眼下,像远蓝机器、东田光电等一批制造企业,正在消化疫情造成的负面影响,逆势增长。
智变,紧跟市场危中寻机
东田光电是一家生产红外截止滤光片的企业,其生产的手机摄像头核心元器件,成功打入国内外手机厂商供应链。
“今年1月底,接到一个紧急任务。”东田光电湖北公司研发经理宋涛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某国内知名手机企业需要一种新品滤光片,传统红外截止滤光片透过率在0.1%,这家厂商要求控制在0.001%以下,使用这种滤光片,手机夜景模式成像更清晰,一点微光就能拍出极佳的超高清照片。
“生产工艺和流程都要大幅调整。”宋涛介绍,此时正处于疫情管控期,企业生产经营停摆,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如果不能创新迭代,就意味着失去关键订单,无论如何也要把样品研发出来。宋涛说,此前公司经过多年技术沉淀,已拥有60多人的研发团队,接到任务后,大家克服重重困难,3月份就拿出了首批样品,精度控制比厂家要求还提高了10倍,达到0.0001%。
“现在订单源源不断涌来,国外手机厂也完成了样品检验。”面对5G带来的商机,东田光电一手抓自主研发,一手推动自动化升级,陆续投产40台大型镀膜机,从排片、清洗、镀膜到分装全部自动化,生产效率提高6倍,经济效益提升3倍。
“经商多年,从未遇到这样的危机。”宜昌绿牌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汪涛说,公司从事日化、家居环保洗涤用品,因疫情,90%订单被取消。怎样迈过这个坎?汪涛彻夜难眠。他从朋友圈急寻消毒液的信息中灵机一动,转产84除菌液,厂房改造、原料购置、设备调试……很快,日产60吨的除菌液生产线投产。
同样,面对疫情,远蓝机器抓住防疫物资生产猛增,供应链配套产能不足的机遇,转产口罩机零部件,一举打入比亚迪等大型企业,3月至5月国内订单增长50%。
巧变,工厂直播带货自救
“宝宝们,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这款速干衣,柔软百搭,有多种颜色可选……”6月8日,宜昌赛福纺织品有限公司车间生产线旁,主播李晓丹开始直播,她热情地介绍着一款又一款产品。
该公司是一家生产羽绒服、夹克、羽绒被等服装、家纺产品的中小企业,主要为巴拉巴拉、波司登等品牌代加工羽绒服。董事长彭克军表示,以前客户稳定、订单足,一直没有启动线上销售。疫情发生后,订单大降,库存压力大,对企业带来巨大冲击。3月下旬,公司临时组建团队和培养主播。如今,公司靠直播带货已接到线上订单3000多单。
“我们刚起步,接下来会加大直播团队的培育,让零售新战场变为主要战场。”彭克军说。
赛福小试牛刀初尝甜头,湖北澳利龙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也已分得线上“大蛋糕”。去年下半年,该公司开始发力直播,今年,又请来“直播一姐”薇娅帮忙带货,店铺单次直播最高时观看人数超百万人,创下2分钟卖出200万元的销售业绩。
“今年4月,公司线上收入同比增长50%。五、六月份订单增长较快。”公司副总经理古双说,公司200多名职工全部到岗,4条生产线全力运转,今年销售额可达3亿元。
今年3月份以来,华尔食品、雅香园等企业纷纷加入直播大军,有的企业单月直播就达20场以上,销售额提升显著。
换位,“店小二”助企业脱困
“公司已享受20万元的土地、房产税收减免,失业保险金返还55284元。”面对上门回访的当阳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古双满脸感激。
今年以来,当阳市纪委监委成立5个监督检查组,下沉企业,围绕相关职能部门、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不担当、不负责、不作为、慢作为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进行督查,针对企业提出的问题,督促职能部门现场办公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跟踪督办。
截至目前,在市纪委监委的监督协调下,相关部门共为企业累计减税5481万元,降费1924万元,落实到位资金750万元,帮助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获得专项贷款资金1.92亿元。
当阳市还针对228家规上工业企业、213家限上商贸企业、100家规上服务业企业、41家农业龙头企业,各组建一个服务专班,92个单位、300多名干部下沉帮扶企业。截至5月29日,服务专班累计收到问题诉求216项,已办结208项,办结率为96.3%。
财政支持、技改补贴、稳岗补贴、税收减免、金融支持等系列优惠政策,犹如及时雨。今年5月,全市228家规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4.92亿元,同比增长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