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我市各社区针对新变化,及时调整防控策略和防控力量,创新社区防控机制,社区防控从应急性超常规转向科学精准常态化精心防控转变。长江日报多路记者对社区精准精心防控进行了探访。
增开大门 开辟“临时通道”
保障居民复工上班正常生活
2日下午,江岸区新村街道新江岸一村,环卫工刘燕萍骑着电动三轮车,在值守点测温后,顺利进小区。出入口是由挡板搭起的临时通道,“以前这里只够一个人进出,我只能把车停单位,现在出口扩大了,上下班方便多了”。
新江岸一村是老小区,疫情期间,仅留一个小口,供居民进出,车辆需停在小区外。复工复产后,社区将该出入通道扩大了两倍,便于小型车辆进出。小区内有一个模具厂,时常需用大货车进货、送货,社区将另一侧的大门开辟为“临时通道”,将钥匙交给志愿者保管。不管清晨还是半夜,只要一打电话,志愿者就会前来开门。
在武昌区南湖街华锦社区华锦花园小区,除了在原有出入口实行人车分流,又增开一个出入口,作为车辆出口通道,在小区内形成单循环,车辆出入顺畅了很多。
“现在既要做好常态化防控,也要保障居民复工复产和正常生活。”华锦社区党委书记周林说,华锦社区有4700多户、1.2万名居民,其中3000多名居民需要外出复工上班,每天有400多车次要进出小区,早晚高峰时段,小区及时打开东门专供车辆外出,西门则仅允许车辆进入。
AI测温 让出空间
社区防控“化整为零”
1日下午,在江汉区汉兴街玉兰里社区金色雅园小区,戴着口罩的崔先生手提蔬菜,刷门禁卡后便径直走进小区,值守人员不再拿起测温枪测温。原来,小区门口,一台AI热感视觉行为监控系统正对人行通道,一旁门卫室内,电脑屏幕上显示着通道实时画面,每一名进入检测范围的人员都会被系统标注体温。
物业负责人黄瑜英说,当系统检测到体温异常时,便自动报警提醒,此时则要经过人工测温确认正常后才放行。启用这套测温系统半个月来,不仅方便居民们出行,物业也能腾出更多人手开展其他服务。
玉兰里社区书记邓鸿彪介绍,金色雅园小区有1060户、3000余名居民,后期社区会在有条件的小区相继推广测温系统。
汉阳区玫瑰南街临街处,余记鲜面店的生意明显好了很多。这得益于社区打开了连通外部道路的路口。店员余纪燕说,4月8日起,社区打开原本封闭的路口,改为守好各个小区,店里的人流量明显增多,现在每天零售有500多元,批发业务可以做到1500元左右。
江汉二桥街玫瑰东苑社区书记王桢告诉记者,辖区内有5条道路将社区分割成了5个区域,疫情最严重时,整个社区被“打包”封控,现在已经“化整为零”,变“大一统”封控为各个小区精准守好“院门”,让出空间恢复居民正常生活。下一步,还会把一些楼栋少的零散小区打通整合,进一步拓展公共空间。
圈出爱心菜团购点
居民不出小区可采买
2日上午9时,家住东西湖常青花园四社区十一小区的翁阿姨,在小区凉亭前的爱心菜团购点,买了6斤蔬菜和3斤桃李,总共花费17.9元。“不出小区就能买到新鲜实惠的蔬菜,挺方便”。
爱心菜团购点是由疫情期间小区“无接触投递点”改造而来,一份10元蔬菜,包含各色时令菜共6斤。爱心菜老板魏金祥告诉记者,疫情期间自己一直在社区做志愿者,也有蔬菜进货渠道,就和社区商量,设立爱心菜团购点,让居民不出小区就能买到实惠蔬菜,也能帮孝感老家的菜农们拓宽销售渠道。
常青花园十一小区有1600户、6000多位居民,四社区书记张芳介绍,品类丰富、物美价廉的菜品,如果在小区内能得到满足,大家就能少外出。“疫情完全结束前,爱心菜将继续存在,让居民不出小区也能买到新鲜、实惠蔬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