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方舱医院是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一个创举,在防和治方面作用无可替代。1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围绕方舱医院集中救治工作举行发布会,参与方舱医院工作的专家表示,武汉方舱医院经验应写进教科书。
《方舱记忆》亮相国务院发布会
上海市东方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副领队、东方医院灾难医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王韬在会上介绍,当时在方舱医院工作的医生、护士、患者、志愿者的故事、感悟已被结集成册,出了一本著作,名字叫作《方舱记忆》。
王韬将这本《方舱记忆》带到了新闻发布会现场。他说:“这本《方舱记忆》应该说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在疫情防控期间,方舱医院里医患的真实情感,也记录了我们真实的当代中国。”
刚进入方舱医院时,救援队员心情也忐忑
武汉一共建了16个方舱医院,15个投入运营。武昌方舱是第一批方舱医院,29个小时就建设好了。全国有8000余名医务人员在方舱医院开展救治工作,近70%是护士。首个方舱医院从2月5日开始收治患者,到3月10日最后一家方舱医院休舱,方舱医院共收治患者1.2万余人,实现了“零感染、零死亡、零回头”。
方舱医院工作人员由几十个医疗团队以及上百个后勤保障人员组成,方舱医院护理部不仅管护理,在舱内舱外还需要协调沟通各个部门,确保方舱的所有救治、出院、转诊以及各项后勤保障工作得到落实。福建省立医院党委副书记李红表示,方舱医院护士的角色是多种多样的,“既是医嘱的执行者、健康教育者、生活照顾者、患者心理倾诉者,也是各项工作的沟通协调者”。
“刚刚进入方舱医院的时候,我们的心情还是比较忐忑的。”王韬直言,进入方舱医院,怎么样做好医护工作?怎么样做好医疗管理?怎么样处理好医患关系?这些都是未知的,“当我们开始工作后,我们迅速形成了医患互信、互相帮助、互相扶持的方舱文化”。
年轻队员把鲜花和蛋糕带进方舱医院
方舱医院虽然是临时改建的,但里面的基本生活设施保障和用品比较全面,电热毯、电暖气、饮水机、微波炉等一应俱全,还设置了读书角以及电视机和广播电台。
一位阿姨痊愈出院时,结识了很多好朋友、好姐妹,还与志愿者一起合影。
2月14日,医疗队年轻的队员们买了十几束鲜花和蛋糕,第二天带入舱内,让舱内十几位男士拿着鲜花和蛋糕与同一个舱不同区的妻子团聚。李红表示:“这里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更多的是需要温暖的慰藉和专业的技能。”
方舱医院的经验应该写进教科书
上海华山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领队、副院长马昕表示,建造方舱医院是一个创举。方舱医院能够大量收治病人,在防和治方面的作用无可替代。方舱医院的经验应该好好地总结,应该写进教科书。“我们培养了大批医生、护士,他们都有实践经验,在未来他们都是重要的技术与人才储备,会派上大用场。”
马昕回忆,在方舱医院里,我们没有任何经验,没有前面的教科书告诉我们要做什么,我们需要自己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宋树立表示,方舱医院创造了“中国速度”,也创造了“中国经验”,成为“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重要基础,在防与治两个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