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组织4000多万元支持农业企业复工
·武汉粮油储备可供全市消费一个月以上
·年底可新增15万头生猪产能
4月12日下午4时,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召开第71场新闻发布会,介绍武汉市农业企业复工复产和春季农业生产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参加发布会的人员包括:武汉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李强;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谭本忠;武汉市商务局局长韩民春;武汉市供销合作总社党委书记、主任高福宝;武汉市东西湖区委副书记、区长彭涛;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李阳。
武汉组织4000多万元支持农业企业复工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谭本忠说,农业企业的复工复产中核心问题是资金缺口。我们建立了绿色通道,对复工农业企业高看一眼,组织4000多万元资金,分配到区,2020年新增农业企业贷款贴息比例将提高到50%。重点推荐439家中小微企业,帮助复工复产。
武汉春耕备耕准备充分,可满足春季农业生产需求
武汉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李强介绍, 抓好农村疫情防控,截至4月10日,6个新城区经13次评定,无疫情村(含农场大队)1874个,占比达99.73%。6个新城区中无疫情街道、乡镇61个,占比79.2%。
另一方面竭尽所能有序推进农业企业复工复产和春季农业生产。截至4月11日,全市277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部复工,达产率67.8%。206家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已全部复工,生产能力恢复力达75%。全市畜牧兽医行业生产企业262家,复工率99.2%。90家水产养殖企业已全部复工复产,全市已播栽春季作物149.74万亩。80家种子企业全部复工复产,991家农资经销门店开业。总的来说,全市春耕备耕种子、种苗、农药、肥料、薄膜准备较为充分,可满足春季农业生产需求。
武汉6月底前完成2019年度高标准农田项目主体工程施工
武汉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李强介绍,武汉市将加强农业重点项目督导,建立春耕生产情况日周报机制,在落实疫情防控举措的前提下督促各区加快速度尽快推动高标准农田复工建设、生猪产业、绿色发展规划新建项目等农业重点项目的落地和建设。争取在6月底之前完成2019年度高标准农田项目主体工程施工。
武汉市市级储备化肥5.5万吨
武汉市供销合作总社党委书记、主任高福宝说,经营户经营网点减少,道路交通不畅,使得今年农资销售不旺。购买资金缺乏,农民筹资困难。农资销售模式发生变化,开业网点不足,造成农民购买难。我们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加强储备和调运。在全市建立一个市级,5个区级农资储备中心。市级储备化肥5.5万吨。拓展经营网点,确保农村全覆盖。提早将农资在全市布局网点。今年采取电话订货、QQ、微信订货等,确保农资送达点对点。今天上午启动全市首批捐赠仪式,捐赠化肥价值120多万元。确保农资供应价稳,量足,质量可靠。
武汉粮油储备可供全市消费一个月以上
武汉市商务局局长韩民春表示,武汉市粮油货源充足。市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显示,现有粮食和食用油的储备可供全市消费一个月以上,武商、中百、中商三大商超公司市内的成品大米和食用油的库存按日均销售量计算,也可以销售一个月以上。
武汉日销大米约150吨食用油120吨,销售平稳正常
武汉市商务局局长韩民春在发布会上介绍了武汉市粮油销售情况。他说,目前武商、中百、中商三大商超公司日销售大米大概在150吨,食用油120吨左右,销售平稳正常。三月底到四月初,虽受市场上不实舆情的影响,三大商超的日均销售量大幅增加,但是由于反应及时措施得力,全市粮油销售很快回归正常。
武汉大米均价7.33元每公斤,价格稳定
武汉市商务局局长韩民春称,从商务局监测的三大商超粮油价格来看,目前大米的均价为每公斤7.33元,食用油为每公斤16.73元。疫情发生以来,武汉市三大商超公司,充分发挥了商业主渠道和市场保供压舱石作用,包括粮油在内的肉、蛋、菜、奶等主要的民生商品供应充足,价格平稳。“下一步将继续做好市场的保供稳价的工作,确保米袋子菜篮子各项工作落实做细”。
武汉“菜篮子”基本恢复到往年正常供应水平
“当前,全市菜菜篮子生产稳定供应平衡。”武汉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李强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在园蔬菜面积约70万亩,其中,叶菜类10万亩,预计蔬菜总产量可达80万吨。全市存栏生猪55.7万头,生猪日屠宰量恢复到2400头以上。存栏家禽1632万只,鸡蛋日产量可达400吨。本地可上市水产品存塘量约1.2万吨,日供应量可达400吨。
目前白沙洲、四季美两大批发市场蔬菜成交量连续多日保持在700万公斤左右,基本恢复到往年的正常供应水平。
武汉今年年底可新增15万头生猪产能,猪肉供应有保障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谭本忠说,请大家放心,武汉市的生猪生产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坚持定期调度。我们和新城区、商务、发改委等,对产品的价格、调入调出、储备情况进行分析调度。坚持生猪发展项目建设。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政策要求,积极推进武汉市生猪绿色产业项目建设。全市已落实项目用地6个,可新增34万头产能。其中预计今年年底可投产15万头。
东西湖区春耕面积达9万亩,快生菜1.6万亩已开始收购
武汉市东西湖区委副书记、区长彭涛介绍,东西湖区一直是武汉市的米袋子、菜篮子。自疫情以来,我们积极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打好五个方面的“组合拳”,科学统筹做好疫情防控、涉农企业的复工复产和春季农业生产。
一是筑牢农村防控底线,对全区74个农业大队,212个村湾,3.2万户实行严格的封控管理,坚持一个出入口,严格落实“四个必”的要求,按照分级分区分时段的原则,组织农户错时下田、错峰生产,有序开展春耕备耕。全区无疫情大队达到100%,为春季农业的春耕备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合理调配劳动力,农时不等人,我们一方面动员本地劳动力参与保供和农业生产;另一方面,采取点对点一站式,组织1000多名滞留在外的农业劳动力返岗。同时协调农业合作社、农户之间采取代耕代种代收的方式,做好春季农业生产。截止到目前,全区118家涉农企业全部复工,恢复产能达到97%。三是保障农资供应,按照隔间隔天隔一店一车两人的原则,组织百余家农资生产经营门店开展点对点配送,确保种子种苗、农药化肥等物资及时供应。四是畅通农产品的销售。组织13家蔬菜保供企业供应蔬菜套餐和爱心菜,全力保障销售终端的供应,共提供1.5万吨蔬菜。组织17家水产合作社,服务全市近千个小区,供应水产品3600吨,满足市民吃活鱼的消费习惯。五是落实落细惠农政策,已落实保供惠农应急资金1160万元,用于保供运输、种子种苗、机耕等补贴。支持62家涉农企业申请纾困专项资金,组织农技人员提供线上技术服务,全区目前春耕面积达到9万亩,快生菜1.6万亩已经开始收购,全区7万亩鱼塘全部投放生产。
疫情期间,武汉市抢播快生菜19.32万亩次保供应
武汉抢播快生菜加强市场供应。武汉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李强在发布会上介绍,为了增强市场供给能力,疫情防控期间,全市抢播快生菜19.32万亩次,完成了既定目标。
同时加强蔬菜生产区内储备,保障供应不断档。组织6个新城区建立了5000吨规模的在园蔬菜生产储备。疫情防控期间,全市在园蔬菜生产储备主体日均储备量保持在5200吨以上,保证我市蔬菜供应生产不断档。
与此同时,从2月6日起,组织6个新城区每天向中心城区调运蔬菜不少于500吨,连续调运40天,截至3月17日,累计完成蔬菜调运27262吨,日均调运682吨,有效增加了中心城区的蔬菜供应。
武汉农村电商平台提供爱心菜18万份
武汉市供销合作总社党委书记、主任高福宝说,供销部门把发展农村电商、促销农村产品、服务城乡居民作为重点工作方向。其中提供爱心菜18万份,肉禽蛋奶500多万吨。我们还接受全国的捐赠,送达医院、社区和贫困户。做强五进工程,拓展销售渠道,推进生鲜农产品,名特优农产品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军营等。依托大平台和自身平台,拓展线下实体店,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深耕产业振兴,着力电商扶贫。确保电商网点直达最后一公里,培训电商一万人。
武汉累计配送团购蔬菜近780万单、59000吨
武汉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李强在发布会上介绍, 为缓解小区封闭带来的居民出门难买菜问题,首次开展农产品直供进社区活动。疫情防控期间,全市开展农产品直供进社区的蔬菜、水产、禽蛋生产企业分别达到80家99家和34家。截至目前累计配送团购蔬菜近780万单、59000吨;水产品87万单2700吨;鸡蛋4000余吨。
武汉迅速启动对口支援保障困难群体生活需求,2月17日全市六个新城区启动了对口支援中心城区蔬菜供应工作。截至目前,累计支援中心城区免费爱心菜60余万份、4500吨。
除了抖音,武汉还有这几种方式促农产品销售
武汉重启,“抖”来助力。武汉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李强介绍,抖音是武汉市销售农产品的重要平台,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在疫情期间,武汉市还采取了多种途径来促进农产品的销售。
一是推进电商网销。农业部门加强农产品生产监测,组织生产企业对接本地电商平台和省外湖北省农产品采购电商平台,积极推动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售。
二是推进商超供销。商务部门和农业部门密切合作,利用我市商贸流通网点,组织辖区内农产品生产企业对接供货。推动农产品进商超销售。
三是推进社区直销。积极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开展社区团购业务。组织大型配送企业采购辖区内农产品推动农产品进社区销售。
四是推进对口帮销。贫困地区农产品纳入对口支援中心城区爱心蔬菜包直供中心城区老旧社区,困难群众和低收入群体,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还对外公布了省内外电商平台联系人、联系电话,全市主要商贸流通企业名单,进一步推动产销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