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云报道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脱贫攻坚的一大难点。湖北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
政策兜底 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
钟祥蒋滩村的朱吉兰,前几天入住市人民医院的心血管内科。经过医保报销后,4156元药费,只需支付415元。
钟祥市洋梓镇蒋滩村村民 朱吉兰:“不用先交钱,病看好了再交钱,报销的比例非常高。”
报销比例的提高,得益于湖北四位一体保障机制。这项发端于红安的创新举措,已在全推开。
钟祥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总会计师 郑光明:“确保农村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个人实际负担报销比例提高到90%。”
分类救治 让贫困群众“看得好病”
湖北还全面实施分类救治制度。在恩施利川凉雾乡关东村五组,乡村医生牟利伟正为患病的王白玉检查身体。自从有了乡村医生的签约服务,村里
65岁以上老年人,以及孕产妇、高血压患者等都得到有效治疗。
利川市凉雾乡关东村五组乡村医生 牟利伟:“每个季度到家里随访一次,遇到重症的情况,每个月随访一次。”
截至今年6月,湖北农村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服务率达80%以上,集中救治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等9种患病贫困人口19051人,救治率95.79%。
补齐农村医疗短板 让贫困群众“看得上病”
2017年,湖北投入约12亿元资金用于贫困地区县级医院、妇幼保健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村卫生室建设,并启用远程医疗服务来弥补城乡医疗资源差距。在湖北省“互联网+分级诊疗”试点县市当阳,突发腹部肿胀的贫困户刘继梅通过远程平台,得到了当阳市人民医院专家的及时会诊。
当阳市共有医疗卫生计生机构272个,依托互联网加分级诊疗,远程服务平台已延伸到每一个乡镇。
当阳市人民医院副院长 郑旭:“远程会诊中心有效地发挥县市级医院在本区域内医疗技术的龙头作用。”
2015年,湖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189.59万人,至2018年6月底减少到42.9万人,降幅77.4%。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孙勇 李凌芝 责任编辑 张智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