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云报道 开放不够一直湖北发展的最大软肋。建设一年来,湖北自贸区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对标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最大限度减少贸易障碍、增加市场自由度,全球配置资源的水平大幅提高。
先出区 后报关 出口更快捷
联想(武汉)产业基地,是湖北连续三年的进出口冠军。在过去,产品出口需在武汉综保区海关和出境口岸海关重复报关。
武汉海关支持自贸区发展,推出28项新政。其中一项就是让企业在综保区提交出口产品基本信息后,就可以先运出园区,然后在出境口岸海关报关。
去年,8166票出口业务采用这种“先出区、后报关”的新模式。平均每批减少3个半小时通关时间,每票降低150元通关成本。
进口查验提速
定制服务降成本
武汉海关的新政,让进口企业同样受益。华星光电的T3、T4项目需要进口大量设备。武汉海关与企业签订《工作备忘录》,进口货物查验率,从最高峰时的27%下降到1%以下,每年节约数百万的通关成本。同时,还定期为企业汇总办理减免税证明,“量身定做”多套减免税方案。华星光电一年减税费约6600万元。
搭建大通道 与全球互联互通
破解宜昌片区出口货物难、运输周期长、贸易成本高的难题,去年11月,“宜汉欧”班列开通运行。4个多月来,柏斯音乐集团的出口物流成本就下降了两成,时间缩短一半以上。
而没有航空、水运、铁路口岸能力的襄阳,这一年来着力规划并推动了铁路港、公路港、航空港、水运港和综合保税区的建设。5天前,在襄阳片区内的金鹰重工物流园,满载东风发动机产品的“襄汉欧”发出首趟班列,直抵欧洲。就在附近,占地约2400亩的襄阳铁路物流园也开始了土地的征收拆迁工作。
除此以外,湖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经建成关检联合验放、铁路拆拼箱、水运平台、空运舱单系统等19个功能应用项目,累计办理通关业务超过5万单;企业在“单一窗口”平台上可实现一站式报关、报检、退免税,成为中部地区应用项目最多,功能最齐全的省域电子口岸。截至2月底,湖北自贸区累计进出口总额超过1200亿元。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冉涛 彭瀚 卞勇 责任编辑 吴松)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