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云报道 大力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两个月来,数千场宣讲活动在宜昌展开,通过多种形式多样载体,宜昌将“新时代湖北讲习所”办到了社区广场、田间地头、工厂校园。
连日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枝江楠管艺人杨和春活跃在当地的乡村舞台、学校礼堂。他最新创作的这首《农家小院笑语多》,不但描述了新农村新变化,也体现了在十九大精神引领下基层群众的新风貌。
宜昌市枝江市职业教育中心教师 邵春军:“这种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我对今后美好的生活充满了期待。”
办好“新时代湖北讲习所”,宜昌市不仅将党的十九大精神送进企业、农村、机关、社区、军营、网络,还创新性地提出讲好“五句话”,即通过“讲习所”,讲好“普通话”、“地方话”、“鼓劲话”、“百姓话”和“网言网语”这五句话,让广大党员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在宜昌城区学院街道四方堰社区,专家宣讲十九大精神深入浅出。
湖北省委讲师团办公室主任 姚亭华:“我们的科技水平从过去的落后、跟跑,到现在的并跑,领跑。我们的社会主义从需求来说、供给来说,都发生了大的转换。从这个来判断我们确实进入了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新时代如何更好地服务社区群众?结合听讲体会,社区的党员干部们也在积极探索。围绕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这一新要求,社区干部蔡蓉建议,联合公安、城管等部门,与社区现有的退休党员义务巡逻队一起,组建一支联防联动队伍。
宜昌市四方堰社区党委副书记 蔡蓉:“不管在哪一个领域出现了紧急的问题,我们就可以与他们的负责人联系,为我们的居民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宜昌市西陵区四方堰社区党员 望作敬:“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是我可以帮助我们的老百姓,居民做一些小的事情。”
办好“新时代湖北讲习所”,宜昌市组建了基层党代表、青年、企业职工、妇女、学校、民营企业和社会组织、乡土百姓共7支宣讲队伍,宣讲场次达7000余场,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杜元 牛寅 责任编辑 张智美子)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