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云报道 新药研发一般需要十年时间,投入十亿美金,这在生物医药界,被称为“双十魔咒”。在湖北,有上十家企业拥有全球首创技术。但“首创”技术从实验室走进市场,却有着难以想象的艰辛。湖北的“首创者”们如何打破魔咒,将成果变成成药呢?
地点:武汉协和医院呼吸内科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武汉协和医院,正在尝试一种新的治疗方式。
这项“载药囊泡生物治疗技术”,是湖北盛齐安开发的。与传统化疗相比,它的靶向性更强,全球首创。但是,也就是这个“首创”的光环,让新技术进入市场特别艰难。因为用药必须严谨,要用通行标准来考核。但是,一项全新的技术,何来标准?
为此,盛齐安只能来制定行业认可的标准。企业在全球范围组织了一个专家团队,细抠每一条标准。
但是,有了标准,也不等同就可以进入市场。一度,药品审批部门就因为这个没有任何先例可做参考的“首创”,而迟迟没有给予审批。
转机出现在2015年,国家卫计委取消第三类医疗技术审批,将审批权交给医院,这意味着只要医院认可临床试验结果,就可以颁发临床批件。2016年12月,湖北也出台了“新经济16条”。
今年1月份,盛齐安成功拿到了省中医院的临床批件.同时,启动了物价审批程序,这是新药研发万里长征的最后一步。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梁蕊 郑宪 毛捷 郑杰 责任编辑 周鑫)
责任编辑 周鑫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