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7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代表合影时,拉着全国道德模范黄旭华的手,邀请这位站在人群中的93岁老人坐在自己身边。老人执意推辞,总书记一再邀请,最后老人才在总书记身边坐下。
-
- 1.“如果一切重来,我的选择也不会变!”——黄旭华
- 2.“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黄旭华
- 3.“我要继续工作,为实现祖国的强国梦、强军梦做贡献。”——黄旭华
- 4.“党和国家需要我的血一滴一滴地流,我就一滴一滴地慢慢流。”——黄旭华
- 5.“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黄旭华
- 6.“三哥的事情,大家要理解,要谅解!”——黄旭华母亲
- 7.“我不知道他干什么,但是我从来不问。”——黄旭华妻子
- 8.“奶奶去世的时候,爸爸都没能去送最后一程。”——黄旭华女儿
【深潜】习近平亲自扶他入座!这个男人隐姓埋名30年,父亲至死不知道他在干什么
2017-11-18 20:01 长江云为了不泄露国家机密, 我淡化了与亲朋好友之间的联系。 父母多次写信,问我在哪个单位工作,做什么工作,我都避而不答。父亲病重的时候,我没能回家看护; 父亲病逝,我也没能奔丧。父亲至死也不知道他的三儿子在什么单位, 更不知道是在干什么工作。”
【热血】长江云专访“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2017-07-08 10:47 长江云他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这种精神会激励着大家,面对困难要知难而进,奋勇拼搏。至此,黄旭华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报国】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载 许身报国铸辉煌
2017-10-11 12:04 长江云30年隐姓埋名,30年静默坚守,在新中国最隐秘的战线上,黄旭华用毕生的学识和担当,承担起泱泱大国的命运与未来,将炽热的“中国心”镌刻在民族的百年战舰史册,镌刻在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
【誓言】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只要组织需要,血可以一滴一滴流光
2017-12-26 17:22 长江云距离入党已经67年了,每当说起隐姓埋名的事,黄旭华都会引用自己转正思想汇报上的话:“列宁说过,如果组织需要我一次性把血流光,我就一次性把血流光;如果组织需要我一滴一滴地流光,我就一滴一滴地流光!”
【无悔】黄旭华院士:赫赫而无名的人生
2017-11-06 09:49 长江云从1957年到1986年,从34岁到63岁,黄旭华与老家亲人神秘“失联”30年。他去哪里了,做什么工作,家乡亲人多次写信询问,都得不到答案。只知道,父亲去世,他没有回家;二哥去世,他也没有回家。
【割舍】他是母亲的信箱,是妻子的“客家人”
2017-11-09 10:31 长江云直到1987年,广东海丰的老母亲收到了一本三儿子寄回来的《文汇月刊》。她仔细翻看,发现其中一篇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介绍了中国核潜艇黄总设计师的工作,虽然没说名字,但提到了“他的妻子李世英”。这不是三儿媳的名字吗?哎呀,黄总设计师就是30年不回家的三儿子呀!老母亲赶紧召集一家老小,郑重地告诉他们:“三哥的事,大家要理解、要谅解!”
【家风】黄旭华院士一家:自力更生,困难再大也想法克服
2017-11-07 10:34 长江云李世英跟黄旭华同一个单位,当年,漫长岁月里,她一边上班一边带孩子。“从来没听到过妈妈抱怨,没看到过妈妈哭,从来不说一个人在家有多难、压力有多大。”三女儿黄峻这样讲述母亲。“虽然很累,但习惯了。”李世英说,国家的核潜艇事业,要无条件支持,家里有困难就自己想办法。
【称职】家人眼中的黄旭华:不称职的丈夫 称职的父亲
2017-11-20 10:31 长江云在黄旭华女儿眼里,父亲永远是事业第一、工作第一,总会把认准的事情“一条道走到黑”,“这种认真执着的性格、坚韧不拔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理念会深深影响着我们。”在黄燕妮眼中,父亲的事业是第一位的,“我们很长时间都不知道父亲是做什么的,但大家都相信,他做的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
“我还记得当初入党时的誓言。只要党和祖国需要,我可以一次流光自己的血,也可以让血一滴一滴地流淌。”这是黄旭华经常说的一句话。而每一次,说者有力,听者动容。
1987年,94岁的黄旭华母亲收到儿子从武汉寄来的邮件。信中是一本《文汇月刊》,其中一篇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比较详细介绍了中国核潜艇总设计师的人生经历。整篇文章,只提了黄总设计师,没有具体名字,却提了他的爱人李世英。泪眼婆娑的老母亲召集子孙,只说了一句话:三哥(黄旭华)的事情,大家要理解,要谅解!
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面临着超级大国不断施加的露骨核威慑,危机重重。毛主席痛下决心:“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1958年8月,32岁的黄旭华被调往“造船技术研究室”从事核动力潜艇的设计研究工作。如今,他依然常常会深情地凝视办公室里那一字排开的各种核潜艇模型。那一艘艘圆润优美的核潜艇代表的是党交给他的使命,是国家对他寄予的希望,也是他力量的源泉。
-
书籍
黄旭华现在的办公室——十几平方米的地方,堆满了各种资料。这些文字、数字,凝结着黄旭华毕生心血。“我现在就是要把我所有的研究整理好,奉献我最后的力量”,黄旭华说。
算盘
当时国内还没有手摇计算机,黄旭华在采访中介绍,“常常为了一个数据,我们会日夜不停地计算,争分夺秒。”至今,他还珍藏着一把北京生产的“前进”牌算盘,这把算盘陪伴他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毫不夸张地说,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许多关键数据都是出自于这把算盘”,黄旭华笑言。
磅秤
核潜艇上的设备、管线数以万计,黄旭华要求个个过秤,几年来每次称重都是“斤斤计较”。最终,数千吨的核潜艇在下水后的试潜、定重测试值与设计值毫无二致。
-
从1945年至今
黄旭华院士的科研足迹-
1945
黄旭华以第一名的成绩被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录取。
-
1954
在外国专家指导下,我国专家很快造出了新中国第一艘扫雷艇、猎潜艇。
-
1958
黄旭华担任核潜艇研制总工程师,当时他就下定决心不计名利得失,核潜艇一定要搞出来!
-
1963
我国设计出一艘长25米的实验艇,仅能容纳一人驾驶,海上航行试验成功。
-
1988
中国核潜艇准备进行极限深潜实验。黄旭华亲自上艇实验。
-
2017
黄旭华荣获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
1945
-
赤子对话
-
“葫芦岛的生活比较困难,粮油都限量供应。我们每天吃完晚饭后都自觉地回到办公室加班。有时加班晚了就会又困又饿。每次我们回去休息的时候都能看到黄院士(黄旭华)的灯一直亮着,它什么时候灭的我们不知道,但第二天早上黄院士和我们仍然一起来上班”,黄旭华的同事、研究员曹志荣说。
因为工作性质,黄旭华院士曾经隐姓埋名30年没有与家人联系,已至耄耋之年的他,至今也还没退休。他仍旧坚持周一至周五每天工作半天,上午8点半准时到办公室。他评价自己还是喜欢隐姓埋名的做好工作,“我已经93岁了,还能做多久,就算多久!”
弃医从船,救国立誓,第一个30年的锤炼淬化,黄旭华用坚定的信仰,把个人抱负和国家命运勾连。隐姓埋名,为国铸剑,第二个30年的砥砺奋进,黄旭华用忠诚的信念,舍身忘我去捍卫了国家权益。老骥伏枥,不忘初心,第三个30年的继续前行,黄旭华用饱满的热情,身体力行参与实现强国强军梦。
-
-
-
游戏不要太认真:吾何其荣幸,得以炎黄为名!
2018年4月3日 15:44
-
阿弥陀佛妮妮:人生最幸福的事情,大概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业。
2018年4月3日 8:29
-
济世扶危合沙道人:男儿立志思报国,强军猛士守四方。埋首不知几春秋,青丝尽去染成黄。
2018年4月3日 8:05
-
冷冷清清淡淡:走过而立,走过花甲,走至耋耄,弹指间,青丝化成白发,依旧冰河铁马。敬佩这位老院士的精神,这是我们学不来的精神,舍小家为大家,信念坚守国家与岗位!
2018年4月2日 15:55
-
云云:赞美祖国的栋梁们!是他们这一批批默默无闻的科学家把奉献精神传承了下来!
2018年4月2日 12:33
-
海阔天空:像黄老他们老一辈科学技术者真心不容易,能在当初一穷二白的中国实现各种技术的攻关突破。使中国取得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历史性发展。这在世界史上也是空前的。
2018年4月2日 6:06
-
老板不放香菜:试问大海碧波,何谓以身许国?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冰河。磊落平生无限爱,尽付无言高歌!
2018年4月1日 14:33
-
ks小姐姐:总有人为国家奉献终生!
2018年4月1日 12:18
-
小白君:他们才是让我们国家挺起腰板的人,致敬!
2018年3月31日 10:18
-
因未爱情:黄老他们那代人真的伟大!
2018年3月30日 12:15
-
时光烙印Blue:真的很崇拜黄旭华老人家,隐姓埋名把一生都奉献给祖国的核潜艇事业。
2018年3月29日 14:02
-
云小夕:国之栋梁 民族脊梁!
2018年3月28日 16:06
-
温温LHH: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祝您幸福安康。
2018年3月27日 11:02
-
你这病我可治不了:国家有了这些英雄 才有了现在的国富民强。
2018年3月26日 17:08
-
新语:祝愿黄老身体健康,健康长寿。
2018年3月25日 19:21
-
方圆几里:我希望我们的科研人员能像黄院士一样把自己的理想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感动,黄老真的是两朝开济老臣心。
2018年3月25日 09:07
-
爆炸头:您对祖国的贡献我们都记在心里。致敬!
2018年3月24日 15:09
-
岁月别闹:民族脊梁,致敬!
2018年3月24日 11:32
-
汕头彦祖:希望更多的人关注这些英雄,因为他们的付出,我们中国才能这么和平安定!
2018年3月23日 21:12
-
宏兔大智1995:特别感动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和努力钻研精神,向他们致敬!希望现在的人们能继承前辈的精神,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越来越好
2018年3月23日 19:15
-
忠实男人77:大国工匠!为中国的工匠精神点赞!
2018年3月23日 10:08
-
国旗Chinaaaaa:致敬,中国有你们才强大
2018年3月22日 22:11
-
榴芒先生是芒榴:黄老,您说您欠了家人很多很多,而我们十三亿国人欠了您更多更多。
2018年3月22日 21:54
-
与速哥同在:祖国不会忘记你们,人民不会忘记你们……
2018年3月22日 12:11
-
余悦鸣歌:只有主席那一代人,信念才那么坚定。舍小家为大家!
2018年3月21日 22:31
-
会抓猫的鱼100:正是因为有了黄老这样的人,中国才越来越强大!
2018年3月21日 16:57
-
王小虎:为了国家30年不回家,值得尊敬
2018年3月21日 13:18
-
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冰河。当记者问,如果人生能重来,您会做何选择?黄旭华眼神笃定地和记者说:我还是会选择投入到祖国的核潜艇事业中,而且还希望是在艰苦的条件、艰难的环境下研制,并取得成功。
-
更让人唏嘘的是,从1957年到1986年,30年的时间里,黄旭华老家的父母、兄弟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也没有见过他,唯一的联系方式是一个信箱号码。父亲去世,他没有回家。家中慈母,从63岁盼到93岁,才终于见到自己的“三儿”。
-
2013年,40余岁的“长征1号”退役。而它的总设计师仍在“服役”。如今91岁的黄旭华,周一至周五每天上午8点半准时到办公室。他说,自己要做年轻人的“啦啦队”,为他们加油鼓劲,必要时出个点子。”
-
然而,这位总是面带微笑客家汉子,也是一位铁骨豪杰。他隐姓埋名三十年,家人遭难他未能照顾、父兄逝世他没有送行,困窘批斗不堕其志、委屈误解不鸣其冤,舍小家顾大家,终以其铸就的国之重器换来家人的理解和敬佩。
-
黄旭华一生都在为我国核潜艇事业呕心沥血,与惊涛骇浪做伴,30年没有回过老家。他默默奉献的一生,就像深海中的核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