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23日,湖北省心律失常防治会议暨第十一届心电生理与起搏青年研讨会(CYES 2025)在武汉召开。全国众多学术大咖和湖北全省440多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护代表参会,标志着湖北省心律失常防治事业实现“最后一公里”的历史跨越后继续展现蓬勃生机,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本次大会由依托湖北省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成立的湖北省心律失常防治中心主办,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健康处宋雅东同志,湖北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黄恺教授、党委副书记余锂镭教授,武汉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黄从新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曾秋棠教授,湖北省心律失常防治中心主任、湖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黄鹤教授,以及湖北省心律失常防治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各地市州县心律失常防治中心主任等专家出席会议。
大会对2024年湖北省心律失常防治工作进行了总结,对武汉市江夏区纸坊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84家心律失常防治单元进行了先进单位表彰,对武汉市江岸区二七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400家单位进行了心律失常防治单元授牌,并重点开展基层心律失常防治培训及心律失常防治单元建设经验交流。
宋雅东同志对湖北省心律失常防治中心和省人民医院在全省心律失常防治工作与健康事业发展中做出的努力表示肯定和感谢,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三点意见。
一是加快县域防治体系建设,打造“心电一张网”平台,推动县域内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着力构建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二是补齐基层短板,加大帮扶指导力度,省市县医院对基层开展技术培训、接受基层人员进修,确保基层具备基础的心电诊断和急救能力。三是利用新的AI技术,积极探索心律失常远程诊疗模式、心律失常疾病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加快“323”攻坚行动信息平台的建设,逐步整合公卫、医疗、健康体检等数据平台,形成全省健康信息“一张网”。
黄鹤教授表示,中心将根据湖北省委、省政府和省卫健委工作要求,2025年进一步完善全省心律失常防治体系建设,加强监测评估;加快形成分级诊疗格局,健全完善双向转诊机制;推进远程心电网络建设,加强心电数据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质量;开展心律失常临床研究及关键技术的推广,以及鼓励各种媒体形式的健康宣教,为健康湖北做出更大贡献。
据悉,湖北省心律失常防治中心2022年挂靠湖北省人民医院成立。3年来,中心着力推进湖北心律失常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防治网络全面铺开,建成市(州)级防治中心10家、县级中心2家、基层防治单元921家,覆盖全省16个市州105个县域,成功打通基层防治“最后一公里”。
二是防治能力显著提升,编制技术标准与实施方案10余项,组织省市县三级培训1000余场次,惠及医护人员10000余人次,推动诊疗同质化。
三是信息化建设成效突出,建成2个远程心电诊断工作站,覆盖274家基层单位,累计出具诊断报告1.2万余例,大幅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
四是房颤管理持续规范化,建成6家地市级联盟、6家房颤中心示范基地、41家标准版房颤中心、32家基层版房颤中心,开展房颤手术1.6万台,房颤筛查总量达20万人次,为早诊早治奠定坚实基础。
通讯员:宁亚飞 潘赛
记者:夏天
编辑:王建
责编:刘雅婷 夏天
编审: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