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能背诵《三字经》却不搭理人,“高冷”宝宝被诊断为“孤独症”

3岁的星星(化名)能熟练背诵《三字经》和20多首唐诗,但几乎不跟家人与小朋友交流,被亲友和邻居评价“高冷”。上幼儿园后,星星完全无法进入集体生活状态,在老师的建议下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孤独症”。

会背诗的孩子被诊断为“孤独症”

星星家境优渥,却是一个“留守”儿童,父母在海外工作,他一直由爷爷奶奶养育。爷爷奶奶是高级知识分子,很注重孙子的教育,星星也很“聪明”,不到三岁就能背诵不少古诗词。但孩子不喜欢跟爷爷奶奶沟通,出门也不与小朋友玩耍,甚至“看都不看一眼”,被邻居和亲友称为“高冷宝宝”。

去年9月,年满三岁的星星开始幼儿园生活。在幼儿园里,他非常不适应,从不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喜欢自言自语,上课还会随便下座位。老师们耐心引导教育了星星两周,却毫无改善,就建议爷爷奶奶带他到医院看看。

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主任汪鸿的门诊,爷爷奶奶和医生多次呼喊星星的名字,他都毫无反应,只是用眼睛偶尔瞟一下评估医生。更换评估物品时,星星非常难以接受,大发脾气,很难安抚,也几乎没有模仿的行为。

在汪鸿的引导下,爷爷奶奶回忆了孩子的日常特点,比如叫他的名字没有应答,但是开门或打开电视,他会立即跑过来;喜欢将家人的鞋子排成一排等。通过全面检查和评估,星星被确诊是轻度孤独症,需要进行孤独症的系统治疗。

干预治疗后重返幼儿园

“孤独症?孩子会讲话呀,他都会背诗呢。而且家里没人有这种疾病,孩子爸妈学历、人际关系都很好。孩子长大一些是不是就好了?”得知孙子是孤独症患儿,爷爷奶奶一时难以接受。

“诗词的背诵是刻板的重复记忆,但孩子不具备与人沟通的行为能力。”在汪鸿的耐心解释下,星星的爷爷爷奶奶和远在海外的爸爸妈妈反复沟通,接受了孩子的病情。在湖北省妇幼早期发展训练中心暨湖北省儿童发育行为中心,老师们为星星制定了系统的课程培训,包括生活自理、学习能力、家庭规划、家庭康复和营养干预。

经过半年的训练,星星有了明显的进步,春节后再次回到幼儿园时,老师惊喜地发现他能进行基本的沟通和交流,也能听懂一些教学指令。看到孙子的变化,爷爷奶奶非常高兴,一直坚持带他做干预治疗。“星星属于高功能孤独症,而且确诊和干预训练的较早,家庭配合训练做得也比较好。如果继续坚持医护教家相结合的训练中,星星有望能在6岁时进入小学校园,逐步融入正常的学习和社会生活。”汪鸿表示。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或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在儿童发育早期出现并持续终身的神经发育障碍,是一组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根据《2022年度儿童发展障碍康复行业蓝皮书》显示,我国0-18岁孤独症儿童数量保守估计300万。

“经过多年的科普宣传,大众已经了解孤独症这一特殊的疾病,但是对它也有些单一或者刻板的认识。”汪鸿介绍,不少家长觉得孤独症就是不开口讲话,会讲话的孩子就不是孤独症。其实,孤独症的种类有很多,表现也有很多种,但社交缺陷是比较明显的表现,如果家长观察到孩子有社交方面的问题,比如不搭理人、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等情况,要及时带孩子来就诊咨询,如若确诊需要尽早进行科学系统干预。

通讯员 黄洁莹 

摄影 周绪鸿

来源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

责任编辑 包令晖

登录长江云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