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老人髋关节骨折能否手术?医生:年龄不再是禁忌!

“没想到啊,我这么大把年纪,摔得那么重,术后第二天竟能站起来来了!”

“可不是,咱们都八九十岁了,手术后居然好得这么快!”

93岁的李奶奶(化名)和84岁的彭爷爷(化名),扶着助行器在走廊上一边走,一边中气十足地聊着天。

谁曾想到,这是武汉亚心总医院骨科团队,为两位“同病相怜”高龄老人成功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第二天。

一、两难:耄耋老人与医生的“大考”

前不久,李奶奶在家上卫生间时不慎跌倒,先是左半身重重着地,当即左髋剧痛,随后全身多处疼痛纷至沓来,摊在地上完全动弹不得。儿女们火速拨打120,将其送往武汉亚心总医院,经急诊科初步诊断其为“左侧股骨颈骨折”,随即转入骨科进一步治疗。

无独有偶,彭爷爷在家中做家务,一个不留神,跌倒后右半身摔下去,强烈的疼痛瞬时袭来,老人家登时起不来身。120紧急送往武汉亚心总医院,彭爷爷被诊断为“右侧股骨颈骨折”。

老人入院后,亚总骨科团队高度重视,科主任黄继锋教授、副主任林海涛教授组织团队就患者病情开展讨论。

一边是合并糖尿病、肺炎、心脏病的李奶奶,另一边是同时患有高血压、泌尿感染等疾病的彭爷爷;两位老人在罹患多种基础疾病时骨折,大大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解决问题的根本势必选择手术,但在这样的前提下,高龄老人将面临九死一生的巨大风险;选择保守治疗,则要面对长期卧床所带来的坠积性肺炎、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种种困境。

二、亚总多学科为耄耋老人  打响“手术接力战”

黄继锋主任团队经过对两者审慎评估、完善术前检查后,迅速邀请心血管内外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等兄弟科室进行MDT多学科讨论,从会诊、评估、治疗,及治疗完成后的康复都一一进行了详细规划,找出共性,提炼差异,并征得两位老人的家属同意后,最终制定出分别针对两位老人的2套个性化手术计划:使用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前用药物调节好老人身体状态、术前术后高度注意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先为一般情况较差的李奶奶进行手术,再为一般情况稍好的彭爷爷开展治疗。

手术当日,为确保术中万无一失,麻醉科团队为李奶奶做了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和动脉导管置入,用于血压实时监测,完成前期准备后,再精准推送麻药。

黄继锋主任说:“高龄老年患者的麻醉,风险巨大,所以术前要制定慎密麻醉计划。我们采用椎管内麻醉,这样对老人家全身生理影响要小,也能为手术争取较为平稳的基础,对术后恢复更大有裨益。”

麻醉到位后,骨科团队毅然继续“攻坚战”。术中,黄继锋主任在患者右髋部切开一个7厘米小口,仅用10分钟,便顺利取出断裂股骨头,但由于老人家骨质疏松严重,对于接下来放置人工模型到骨髓腔内的操作,更要谨小慎微。所幸,黄继锋主任一钉一锤的落点毫厘不差,在骨髓腔内打造出适合空间,最终人工髋关节置换平稳完成。整个手术用时不到40分钟,出血不到100mL。

随后,骨科团队立刻无缝对接,迅速投入到下一场手术中,以同样娴熟的操作,30分钟左右,彭爷爷的手术也顺利完成。

“放置人工模型到骨髓腔内,是为了代替承重和关节功能。这个手术切口小,髋关节周围肌肉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利于老年患者安全及康复。当然,手术中每一步操作都要一丝不苟,高龄老人骨头本就骨质疏松严重,稍有不当,就会导致股骨近端骨折,影响假体稳定性。”李磊医生补充解释道。

三、高龄老人髋关节骨折  年龄不再是手术禁忌!

骨科团队强化围手术期管理,在患者康复的过程中,每日查房密切关注术后恢复情况,同时,医护人员还为患者制定个体化康复锻炼计划,术后第二天,两位老人已经能够在医护、家属、护理员的共同协助下借助助行器行走,让家人惊奇、赞叹不已。

黄继锋主任表示,随着年龄增长,人的骨骼会因“老化”而出现各种问题,如骨质疏松、退行性骨性关节炎等,也容易摔跤跌倒从而引发股骨颈骨折(髋关节骨折)。髋关节骨折常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因为对于高龄老人而言,但凡经历这种骨折后,往往因惧怕手术,或因各种基础疾病难以承受手术而选择保守治疗,在长期卧床期间,患者日常生活无法自理,感染、并发症会相继增多,一年内死亡率可超30%。

可见,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已经不单纯是医疗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让每一位高龄患者及时得到救治,是医疗工作者的目标。

随着医疗技术的更新迭代,老人能够耐受的微创手术已逐步取代保守治疗,手术风险也已大大降低,年龄也不再是手术的禁忌。即使是非常严重的髋关节损伤,也能通过手术,帮助患者解决病痛,提高生活质量。


通讯员 郭姗姗、李昱晨

记者 刘雅婷

编辑 叶静

责编 刘雅婷 夏天 

编审 王俊

责任编辑 刘雅婷 夏天

登录长江云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