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查看上一篇文章
已经是第一篇文章了

大河劲舞中原风(文化)

16版 砥砺奋进的5年·迎接党的十九大特别报道·河南篇  人民日报2017-08-25

“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今天的中原大地,一幅壮美的文化画卷正徐徐展开。

舞台艺术送到农民家门口。仲夏时节,信阳市浉河区谭家河乡敬老院门前的广场上,流动舞台上的演员们演得精彩,乡亲们看得入迷,说唱节目《在信阳》不时引爆全场,笑声、掌声连连。南湾村农民周进喜看后感叹:“这几年咱信阳道路畅通、乡村美丽,不知不觉发展挺快,咱家可不能掉队!”

像这样的“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5年来已演出16500多场,受益群众达6000多万人,成为河南文化惠民活动的品牌工程,每年都被列入省委省政府惠民“十项民生工程”。按照“政府买单、院团演出、农民受益”的原则,由省、市、县(市、区)三级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和优秀民营演出团体组织演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舞、戏曲、河南坠子、舞蹈、独唱等艺术形式,奉献给广大农民。

不只是农民,河南省五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健全,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文化大餐。三门峡“印象·天鹅城”、周口“一元剧场”、邓州“文化茶馆”等活动遍地开花。随着“春满中原”“舞台艺术送农民”“中原文化大舞台”等品牌活动走遍城乡,艺术家们走出剧院,推出一大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仅2015年,为群众提供的演出服务就达1.9万余场。

“我注定了永远要种植于平原,终生在这块领地里耕耘。”“在平原上挖一口井,把自己的庄稼种出来。” 这是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得主、河南著名作家李佩甫的话。服务人民、扎根群众、真接地气,使河南文化发展枝繁叶茂,果实累累。这几年,河南先后推出重点剧(节)目200多部,涵盖戏剧艺术的各个门类。豫剧《焦裕禄》、话剧《红旗渠》等一批优秀作品获得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等奖项,被誉为“河南戏剧现象”。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5%,创造了河南文化发展的历史。

如今,河南以重点学科、学术名家、学术精品为支撑点,打造理论豫军,形成中原学派;以“互联网+”引领现代文化创新发展,加快全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艺产品生产与传播体系等“六大体系”建设,为中原更加出彩提供文化支撑。

从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河南步履铿锵。

本报记者  任胜利

上拉查看下一篇文章
已经是最后一篇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