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2025清明档电影新片票房破亿

乌克兰首都基辅传出爆炸声

2025清明档电影票房破2亿元

8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身份被成功确认

2025清明节单日电影票房破亿

2025清明档电影新片票房破亿

乌克兰首都基辅传出爆炸声

教育理论 | 第三次教育革命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

中国教育学刊    2017-03-31 09:13   阅读:465  

文 | 周洪宇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鲍成中 中国阳光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阳光教育集团校长,博士

翻开人类发展史,发现人类发展的每一次大跨越、大进步,都与教育的大变革息息相关。每一次教育大变革都极大地影响或改变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谱写着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篇章。教育,伴随人类而生。但是,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真正意义上“正规教育”的发展也就是几百年的时间。“正规教育可以追溯至200年以前,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相对较近的建制。对于教育与国家发展关系的认识则更近,大约始于几十年以前。非正规教育在太古时代就以思想家与学生或师傅与学徒的形式存在,某些欧洲大学可追溯至13世纪。 但强制特定年龄儿童入学的有组织的公立教育则是在19世纪始于英格兰。”现在,人类又面临着一个崭新的历史机遇期——第三次教育革命扑面而来,它将会给我们的教育、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教育革命的内涵及第三次新教育革命发生的原因

1 “第三次教育革命”是教育的根本性变革

在当今社会,有关教育革命的观点主要有“二次革命说”“三次革命说”“四次革命说”和“五次革命说”。主张“二次革命说”的观点认为,“第二次教育革命”是从以知识传授为起点的教育走向以问题解决为起点的教育,是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有关“第四次教育革命”的论述中,最早由英国教育家阿什比提出,他认为当教育的职责由家庭转移到基督教会或犹太会堂时是第一次革命;第二次革命就是采用书写作为教育工具;第三次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我们现在正面临第四次教育革命。南国农教授将这种“第四次教育革命”观引入我国。蒋笃运和赵桂英也认为人类教育发生了四次教育革命:第一次教育革命是学校和专职教师的出现,第二次教育革命是文字的出现,第三次教育革命是由于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而引发的,第四次教育革命是由于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应用而引发的。同样,有关第五次教育革命的论述,也仅是从教育目标、教育的传播媒体或教育信息传播技术的角度出发。实际上,学者们的“二次革命说”“四次革命说”和“五次革命说”仅是从教育某一方面的变革而言的,没有涉及教育的本质,还不是教育的根本性变革。

因此,我们认为,人类的教育革命应该是根本性的革命,而不仅仅是教育技术领域带来的单一变革。第一次教育革命是从原始的个别教育走向个性化的农耕教育;第二次教育革命是从个性化的农耕教育走向班级授课式的规模化教育;第三次教育革命是从规模化教育走向生态化、分散化、网络化、生命化的个性化教育。如今,第三次教育革命正向我们扑面而来(详见表1)。

2 第三次教育革命发生的现实需要

从上述表格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第三次教育革命的基本框架。但是,我们需要弄清楚的是:第三次教育革命何以发生,其发生受哪些因素的推动?综合各种情况,我们认为,第三次教育革命的发生主要缘于以下几种因素。

一是社会大变革的需要。人类社会在早期基本上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处于一种“和谐相处的亲密状态”,人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自进入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的逐利性把人性的“功利性的贪婪”暴露无遗,使人类过度地开发和利用自然,造成了人类与自然处于严重“二元对立”的状态,以至于出现人类工业革命以来的各种危机,诸如能源危机、全球气候危机、环境危机、人的道德危机等。因而,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走出目前工业革命带来的发展困局。

当今人类社会的发展困局带来了人类发展的新机遇。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大转型、大变革的时代,正在从工业文明向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信息文明转型。第三次工业革命扑面而来,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与交互式互联网的高度融合,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个性化、生产方式变革、生活方式变革、管理变革、教育变革的大时代。人类社会将步入一个更高水平的文明社会。

二是生产方式大变革的需要。在人类教育史上,每一次教育革命都缘于社会、经济、文化和教育自身的“根本性变革”或者“内生性变革”。诸如第一次教育革命,是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适应农耕社会的发展,满足人类对自然、社会和自身探索的需求以及培养人才的需要而发生的。第二次教育革命,则是为了适应工业化大生产的需要,培养大批量的技术工人和高级人才的需要。

当今,在数字化制造的生产方式变革趋势下,传统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规模化、大批量、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将发生颠覆性变革,以个性化、定制化、网络化生产的家庭工厂将给目前庞大的规模化工厂带来冲击。这种新型的数字化制造模式和发展模式,需要大量的数字化的普通劳动者和数字化的创造型研发者,更需要优秀的服务者和生物圈管理者。这都需要教育发生新的“革命”,培养出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各类创新性人才。

三是教育个性化发展大变革的需要。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诞生而诞生的,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纵观教育发展史,教育一直处于发展和变化之中,也一直在随着人类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而发展,并且促进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发展。但是,教育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只有上百年的时间。它是伴随着人类工业革命的机器轰鸣声而诞生的。成为科学后的教育学,改变了教育自第一次教育革命以来的从个别化到个性化教育的发展轨迹,转向了以班级授课制为核心的规模化、批量化、科学化的发展之路。进入20世纪后半叶,这种规模化的学校教育的各种弊端涌现,如过度地强化科学教育,淡化人文教育,忽视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同理心、亲自然教育,割裂知识与社会生活、学生与社会、人类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可以说,当今世界教育体系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是与集中化、规模化的工业化体系相适应的。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促使全球产业的转型,信息化使教育面临着更多非传统的挑战,表现为在线教育、远程教育、虚拟社区与现实课堂有机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的出现。迫切需要以个性化、定制化、差异化、分散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出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需要的创新人才。因此,在这种形势下,教育迫切需要回归到第一次教育革命的发展之路上——从个别化教育走向个性化教育。这也是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因,更是第三次教育革命发生的直接动因。

四是人才成长模式大变革的需要。在当今社会,人才成为各国竞争的核心。各种高级人才成了世界性的核心资源和各国竞争力的标志。社会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拥有各种类型受过高等教育的创新性劳动者和创造性研发人才以及拥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因而,为了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类型的创新性与创造性人才,需要教育在培养模式、培养内容、培养体系以及评价内容等方面进行根本性变革。

第三次教育革命的基本特征

从教育的本质来看,教育发展到今天,已经发生过两次革命,正在经历着第三次教育革命的浪潮。第一次教育革命:从原始的泛在化、个别化教育走向正规的学校化教育; 第二次教育革命:从正规的学校化教育走向班级授课式的规模化学校教育; 第三次教育革命:从规模化教育走向生态化、分散化、网络化、生命化、个性化的教育。与前两次教育革命不同的是,第三次教育革命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泛在化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的低下,人类的教育与生产活动是密切相连的,教育融于一切的日常活动中,这个时期的教育表现为“原始的泛在化”。第一次教育革命从原始的“泛在化”教育走向了正规的学校化教育,官方的公学和民间的私学相互依存;第二次教育革命出现了以规模化、集中化为特征的班级授课制;而进入第三次教育革命以来,网络化教育、在线教育、远程教育等虚拟教育的出现,使教育超越了时间和空间限制而无所不在,人类教育再一次出现“泛在化”的特征。

当前,我们的教育必须适应这一大时代。高度交互的互联网技术突破了人类教育活动的时空障碍,使教育成为随时随地都可以实现的活动,而不仅仅局限于固定的场所。这就使教育的形式再一次的“泛在化”,即突破了“学校教育”的单一形式。因此,基于大数据和云平台的第三次教育革命,将使我们目前的规模化学校形态向基于网络平台的虚拟化学校与现实化学校共同存在的多元化形态发展。也就是说,网络化的云教育将成为我们新时代教育的重要特征。由于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高度交互的互联网将使目前集中的、规模化学校教育转向分散的、个体的教育。孩子学习不一定集中于学校,有可能分散在家庭、社区、公共场所,甚至户外都有可能成为孩子学习的场所,也可以通过电子化图书馆、广播、电视等资源获得更广泛的信息,扩展所学知识。这将导致学校的功能与工业革命以来的学校功能产生巨大差异,即集中的、规模化的知识传授转向了分散的、多元化的自主学习。这就是第三次教育革命最为重要的一个特征:“泛在化”。但是,这一时期的“泛在化”与原始社会的“泛在化”具有本质的区别,它是原始社会教育泛在化的提升和超越。

2生活化

教育的泛在化特征是从教育的发展形式而言的,而生活化是教育“泛在化”内容的具体体现。生活是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桥梁,离开了生活,知识就成了一个个孤立的符号,不能产生巨大的创造力。“生活是教育之根。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犹如树(身)与根的关系。如果说教育是人们视野中的一棵大树,那么,生活则是其深埋于地下的根。从表面看,树干、树枝和树叶已经自成一体,它们仿佛同根没有什么关系,其实,根不仅是树的支撑,更是树的营养源。”原始社会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人类自工业革命以来,在“功利化”“工业化”教育的影响下,教育与生活成了两座互不联系的“孤岛”,使学校教育脱离于生活。第三次教育革命将使教育与生活出现深度融合,但不等于画等号,将使教育回归其本真,教育融于生活,知识融于生活。教育与生活将建构起不可分离的整体。

3个性化

个性化是第三次教育革命的本质特征。它是第一次教育革命“个别化”教育的延续和提升。与当前的班级授课制不同的是,第三次教育革命将使规模化的教育方式转向个性化的教育方式。新技术使互联网成为个性化教育的基础。学生获取知识不再单纯地在课堂内接受教师的传授或者从纸质书本上获得,获取的途径将更加广泛和多元。基于大数据平台的计算机和网络系统成为学生获取知识、解决疑难问题的新途径,特别是交互式互联网的出现,使学生的任何疑问都能够得到及时的交互式回答,使教育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和差异化。因此,第三次教育革命下,学校将适应每一个孩子的个性,而不是要求每一个孩子去适应学校。

4终身化

教育终身化是第三次教育革命的保障性特征。没有终身化教育的体系保障,人的发展就是一句空话。人的素质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终身教育是引导人们应对世界快速发展及各种挑战的需要。在第三次教育革命阶段,由于高速互联网的发展,人类的知识将呈现“海量”生产的状态,知识更新的速度前所未有。一个人要保持创新力,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接受新知识。也就是说,教育不再局限于某个年龄段的人了,而是延长为一个人的一生。“把终身教育放在社会的中心位置上。”第三次教育革命,将把人的终身教育提升到一个特殊的地位,人的一生将不断接受正规的教育、非正规的教育以及不正规的教育,促进一个人不断更新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

5协同化

协同化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特征。由于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与互联网的高度融合,社会分工将更加细致,一个教育目标可能需要多个人或多种资源才能完成。因此,第三次教育革命将使教育与社会之间协同发展、高度融合与相互适应。第三次教育革命下的学习,将是制度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的结合,孩子在学校以外自主学习,在学校则完全就是协作、讨论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学校里,就是寻求教师及同伴们的帮助,一起解决问题。而不是我们班级授课制下的“被接受性学习知识”。另外,一个人接受的教育是各种资源协同的结果,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相互协同,而且也是现实教育与虚拟教育协同的结果。在第三次教育革命阶段,教育离开了协同,就会成为一座远离于社会的“孤岛”。

6全球化

第三次教育革命将使教育从目前的教育国际化向教育全球化转型。所谓教育全球化是指教育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超越国家主权的范畴。因此,教育全球化是教育国际化的更高阶段,从教育国际化向教育全球化过渡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教育国际化的视角更多的是国家主权,教育全球化则是超越国家主权的范畴。具体来讲,教育国际化是以国家主权为核心的、对外进行的教育合作与交流,基本上是以双边和多边的政府间的协议来加强教育的国际化。教育全球化则突破了国家主权的范畴,第三次教育革命通过高度交互式的互联网使教育全球化变成了教育中无处不在的现实。

第三次教育革命通过互联网把地球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教育资源将在大数据互联网的带动下打破国家的区域限制,成为全球共享的资源。名校、名师不再局限于地缘的限制,在互联网的平台上,处于全球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享受到远在万里之外的名校与名师资源。而且,各种网络课程的学分互认,将使“微学分”“微学位”成为可能。交互式高速化的互联网环境下的学习方式,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全时空、全覆盖的学习方式成为可能,而且使全球各地的学习者可以进行同步互动或异步交流、实时或非实时的互动交流。第三次教育革命,使教育真正成为全球化的教育。

第三次教育革命的影响

正像第一次教育革命、第二次教育革命一样,第三次教育革命将促进人类生产力的极大飞跃,不仅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将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同时,也将引起人类的观念大变革、消费大变革、管理大变革、制造模式大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变革等。第三次教育革命对人类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立体式的,将使人类社会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第三次教育革命带来挑战

第三次教育革命除了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变革性影响以外,对教育自身来说也将带来“革命性”的严峻挑战。

首先,教育观念的挑战。在第三次教育革命的影响下,传统的学校教育观念将受到冲击,诸如: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记忆背诵轻思考梳理、重理论轻实践、重说教轻体验、重纪律轻关爱、重知识灌输轻学生探究等观念。而未来,人们将走向无边界、打破传统固定场所的学校模式。学生的能力、体验、自主、主动探究等深度学习将成为常态。传统的“离身学习”将走向“具身学习”,真正使教育向“人的本身”回归、向“自然中心回归”、向“生活中心回归”,呈现出一种无边界学习的新态势。

其次,人才培养模式的挑战。未来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材编写、师资队伍将受到挑战,教育手段将受到冲击。从教育主体来讲,未来教育将突破目前的单一的学校教育结构,演变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多元结构相互并存的人才培养格局;从教育形式上看,将从正规教育走向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并存的格局,并将逐步淡化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的界限;从学习方式来看,将从现实的、可见的物化课堂走向虚拟的、在线的课堂;从学习期限来看,将从短期的学校教育走向终身教育。

最后,教育体制和机制将受到挑战。传统的科层制学校组织结构将走向低重心、扁平化、虚拟化、数字化的组织结构。而且,目前的学制也将受到挑战,网络化学习将不受目前的“六三三学制”或“五四三学制”的限制,年段的界限将变得模糊,学习的界限也变得模糊。现有的教育政策和教育立法也将受到冲击,迫切需要建立与未来教育模式、学习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等相一致的政策法规体系。

第三次教育革命带来机遇

首先,第三次教育革命给个体带来机遇。对于个人来说,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学习将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全时空学习,可以获取最优质的教育资源,突破课程、学年和学校的界限等,这将使个别化教育、个性化学习、个性化成长成为可能,人的潜能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激发。同时,个体的道德品质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同理心和社会情绪力将成为21世纪人类最为重要的品质之一。未来,人的价值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彰显。

其次,第三次教育革命给我国带来机遇。第三次教育革命对于我国发展来说,是不能错过的重要历史机遇。当前以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高度融合为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悄然而至。而第三次工业革命是否能顺利推进,需要靠教育培养出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各类创造性人才。对于我国来说,意义将更加重大,我们已经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长期落后和挨打的局面。究其原因,就在于教育的落后,没有及时赶上世界先进教育变革的潮流,培养不出适应工业革命所需要的人才。如今,我国正走在“中国梦”的征程上,如果不能抓住第三次教育革命的契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机遇也有再次“擦肩而过”的可能,美丽的“中国梦”也许还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实现。

最后,第三次教育革命给世界带来机遇。第三次教育革命对于世界发展来说,将使“人的价值与意义”得到彰显和弘扬,阳光人格、阳光人性、阳光人生将是人类社会呈现的和谐画卷。在真善美的人性观照下,人类之间的距离拉近、关系拉近、情感拉近,形成一个“共生、共存、共进”的命运共同体。人类的同理心将得到唤醒,社会情绪力管理将得到极大提升,生产力水平将得到极大的发展,人类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将达到前所未有的新水平和新高度,全球化将会真正到来。同时,未来的社会,人类将与机器人、基因人共存,在强大的机器智能人和基因人面前,作为自然人的我们,将成为弱势的一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进一步紧密,超越区域的限制,超越国别的界限,超越宗教与种族差异,结成真正“命运共同体”“生存共同体”。


(责任编辑 徐夏)

责任编辑 徐夏
小贴士
2步分享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分享给指定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相关阅读

进入长江云新闻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推荐阅读

评论
打开长江云新闻看更多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https://img.cjyun.org.cn/a/10008/201703/dcfbb759a6884c4192ec424ba3c2f238.jpeg
{"appId":"wxcccd4eaac7d51769","nonceStr":"4evzDWdAnM2pwgST","timestamp":1743929810,"signature":"1504d389479b3c5ce94795462cc7c971a7606b5c","link":"https:\/\/m.hbtv.com.cn\/p\/604711.html","desc":"\u73b0\u6709\u7684\u6559\u80b2\u653f\u7b56\u548c\u6559\u80b2\u7acb\u6cd5\u4e5f\u5c06\u53d7\u5230\u51b2\u51fb\uff0c\u8feb\u5207\u9700\u8981\u5efa\u7acb\u4e0e\u672a\u6765\u6559\u80b2\u6a21\u5f0f\u3001\u5b66\u4e60\u6a21\u5f0f\u3001\u4eba\u624d\u57f9\u517b\u6a21\u5f0f\u7b49\u76f8\u4e00\u81f4\u7684\u653f\u7b56\u6cd5\u89c4\u4f53\u7cfb\u3002","title":"\u6559\u80b2\u7406\u8bba | \u7b2c\u4e09\u6b21\u6559\u80b2\u9769\u547d\u7684\u57fa\u672c\u7279\u5f81\u53ca\u5176\u5f71\u54cd","imgUrl":"https:\/\/img.cjyun.org.cn\/a\/thumb\/10008\/202305\/2336336c2f3e0f3d6d36e40d2246c7b6.png!w300_h300.png","de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