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首次全面修订!学位法审议通过 明年起实施

四月最后4天 江南华南将有两轮降雨过程

本轮巴以冲突已致加沙地带34356人死亡

新突破!衣服可为电子设备充电

有普高学籍!武汉9所中职开高中试点班

国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人民政协报    2017-03-13 10:51  

国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国人的文化识别符号,是中国传统学术和文化的综合,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教化意识,闪耀着传承千载的理性光芒,既可以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又能够为修养身心、涵养德行带来很大帮助。作为中国人,传承和弘扬国学义不容辞、责无旁贷;而传承和弘扬的前提是要正确认识国学,主动学习国学,深切感悟国学。

国学概念扑朔迷离,国学内容浩如烟海,国学书籍汗牛充栋。怎样学习国学,是一个大问题。我认为,学习国学,关键要明确目的。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与外王相比,应侧重于内圣。传统文化崇尚内圣外王,内圣是自我修身养德,外王是治国平天下。当今学习国学,更多的是修身的需要。与研究相比,应侧重于学习。作为一般社会成员,主要任务是学习国学,以培育和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与提高性学习相比,应侧重于普及性学习。现在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阅读国学经典有困难。因而,要从普及性学习入手。与学习知识相比,应侧重于学习义理,就是学习了解古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想理念。与学习众多典籍相比,应侧重于学习儒道经典。儒道两家的元典是《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和《老子》,这五本书加起来不到6万字,却集中而系统地展示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理念,内聚着中华文明的全部基因密码。一定意义上说,读懂6万字、学好五本书,就能掌握国学的智慧,理解国学的基本内容,从而为修身养性、完善人格奠定坚实的国学基础。

国学具有

重要价值和时代意义

“国学”概念自提出以来,不仅在概念的内容和定义上争议不断,而且对其形式和存在的必要性也饱受质疑。但是,诚如黑格尔所言:“存在即合理。”国学之所以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既是因为其本身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被大家广泛接受,更是因为它在保存和弘扬传统文化上发挥着符号性作用。

国学具有重要价值。在形式上,国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文明的载体多种多样,比较而言,国学在中华文明承载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它主要以书籍的形式进行文化传承,就像一根纽带将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文化珍珠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在内容上,国学是中华文明的精神体现。国学蕴含着五千年来丰富的思想智慧,儒家的“德治”“仁政”“中庸”思想,道家的“清静无为”“上善若水”“道法自然”理念,均已积淀为普遍的民族心理和宝贵的历史财富,滋润着中华民族茁壮成长,使中华民族以其特有的品质和精神风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纵向上,国学是中华文明向前发展的有力支撑。在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中,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今,我们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国学对于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必将成为我国从历史走向未来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在横向上,国学是中华文明对外交流的宝贵财富。世界上很多学者认为,中华文明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难题的许多重要启示。国学是向世界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平台。就文明的互补性而言,国学是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对话交流的重要资源,对于保持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包容与吸纳世界其他优秀文化,都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

传承国学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最重要的意义是有利于传承中华文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立德立功立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传承弘扬国学,能够促进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推动中华文明永葆生机。有利于促进民族复兴。章太炎在《国学讲习会序》中说:“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民族一次次战胜灾难、渡过难关,正是得益于我们拥有民族共同认可、普遍接受、一脉相承且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国学,关系到民族认同感的巩固与民族发展力量的凝聚,能够为中华民族发展复兴提供丰厚滋养。有利于增强国家实力。以国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靓丽名片,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守护精神家园。国学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这是维系民族发展繁荣最深沉的力量。传承弘扬国学,能够培育民族精神,建立文化自信,塑造人们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和思维方式,营造追求真善美的良好风尚,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学国学:

学以明理、学以增智、学以修身

国学是一个极为深广的范畴,其内涵丰富而深邃、厚重而隽永。从学术思想的发展来看,我国古代先后产生了先秦百家、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朝理学、明朝心学、清朝朴学等标志性学术,形成了完整而独特的学术体系。从文学艺术的发展来看,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自成体系、独具魅力的文学艺术。“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华文学七朝六绝唱;李篆曹隶颜楷王行张草金石刀刻,传统书法五体一脉承”,这副对联生动列数了我国历代主要的文学和书法艺术成就。从儒家学说来看,儒家经典主要是“四书五经”,也有人将“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及“三礼”《周礼》《仪礼》《礼记》,连同《易经》《尚书》《诗经》称为“九经”,或将“四书”与“九经”合称“十三经”。其内容极为广博,而历代阐释、注解经典的著作更是汗牛充栋、数不胜数。因此,学习国学要抓住主要科目和重点典籍,择其精要,深学细悟,从而达到提升素质、涵养身心、陶冶情操的目的。

学国学要学习文史哲,重点是经史子集中的名篇。学文学广才增智。文学是通过形象思维表达思想观点和价值取向,更容易为人们所喜爱和接受,也容易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学国学必须阅读文学,以浸润身心、增长才情、收获人生启迪。学历史知古鉴今。历史中汇聚着古圣先贤的智慧,蕴含着为人处世的道理。学国学要读史明史,以开阔视野、洞察规律,为现实生活提供有益借鉴。学哲学思辨敏行。在中国哲学中影响最大的是儒、释、道三家,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主流,道家思想是以“道”为中心的哲学体系,佛家思想经过从汉至唐600余年的消化,演变为中国化的宗教哲学。学习文史哲应当以思想理念为主线,以儒道两家的元典为重点,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持续增强理性思考和抽象思辨能力。

学国学要学习修身,重点是把握基本观念。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古人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视为基本的社会人伦关系,认为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处理好社会人伦关系,就能实现社会有序运转、百姓安居乐业。这一观念仍然是我们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主要依据。作为子女应事亲以“孝”。百善孝为先,孝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也是儒家“仁”爱思想的重要内容。同时,还要兄弟友爱、夫妻和睦、抚育儿女,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作为国家公民应为国以“忠”,继承忠于国家民族的优良传统,要树立爱国意识,怀忧国之心,立报国之志,行为国之举。作为社会成员应处世以“和”。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学国学应继承发扬“和”的思想,努力追求身与心的和谐,注重修心养性,培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磨砺“不亢不卑,不骄不诌”的心境,达到心灵的平和宁静。同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朋友应待人以“信”。“信”是儒家“五常”之一,是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学国学要将“信”作为待人接物的行为准则。要忠厚诚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虚伪、不欺骗。作为个体应对己以“修”。修就是修身,修身在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古代读书人立身处世的第一要务。学国学应当将修身作为重要内容和目标,培育良好品质,提升道德修养。

学国学:

正确对待、合理规划、科学把握

学习国学并非易事,没有捷径可走,却有规律可循。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是基本规律,要真正把学习国学当成一种境界来追求、一种品格来培育、一种习惯来养成,日积月累、层层递进,不断提升国学修为。

学习国学,思想上要正确对待。科学认识国学,全面把握国学,才能增强传承弘扬国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忧患思国学。近代以来,西方文化长期处于强势地位,我国传统文化面临着传承危机,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相对较小。在20世纪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我国率先发现或发明的少之又少。越是如此,我们越要有危机感,越要增强学习国学、传承国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发扬光大中华文明,为科技发展、民族振兴提供强劲的精神支撑。要辩证看国学。国学是传统文化的内核,包含的思想和精神具有多面性。诸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言必诚信、行必忠正”等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具有永恒意义。至于“愚民”思想和做法则属于封建糟粕,要坚决抛弃。要自信学国学。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国学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资源、塑造国人人格的重要力量和构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基石。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更加热爱国学,主动弘扬国学,在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推动中华民族豪迈地走向世界。

学习国学,路径上要合理规划。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由浅入深、筑基垒台的过程。学习国学,要注重文言学习,以夯实基础。章太炎在《国学概论》中甚至要求,学习研究国学应先精通“小学”,也就是文字学、训诂学和音韵学。注重原著学习,以固本溯源。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有一句名言,任何一本解释经典的书都比不上原作本身。学习国学,要从本源出发,品读原著,独立思考,促进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当然,我们也可以在阅读原著的同时,读一些解释经典的书籍,学习“四书”就可以看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王阳明的《大学问》和《传习录》,起到辅助理解和促进吸收的作用。注重开放学习,以兼容并蓄。学国学不能故步自封、狭隘守旧,要用开放的心态对待古今中外各类文明,领悟文明的相通之处,在思想碰撞中撷其精华、为我所用,在文明交流中相互融合、形成共识。

学习国学,方法上要科学把握。具体来说,一是好阅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目读,经常读书,学而时习之;要诵读,既背读又熟读,许多名篇“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要抄读,既可全抄又可节抄,以抄写、摘录来加固记忆,加深体会;要参读,读荀子的《劝学篇》,可以参考韩愈的《劝学篇》和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达到增进理解、融会贯通的目的。二是善思考。思考是学习的进步,没有思考就没有学习。既要结合自己的经历思考,又要结合他人的经验思考;既要结合当时的情境思考,又要结合当前的现实思考;既要结合历史的进程纵向思考,又要结合世界的发展横向思考,使国学蕴涵的深厚思想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三是勤动笔。“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时动笔,是学习和思考留下的痕迹。动笔的基本做法是圈点勾画,标注重点,再进一层是做眉批、札记,摘录重要内容,更深一步是记录心得,把读书过程中的体会感悟保留下来,最高境界是思考成熟后撰写文章,形成自己的思想认识和学术观点,推进国学研究和文化进步。四是重践行。朱熹《语类》曰:“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学习国学中的理念、价值、道德,不能仅仅停留在言语上、留存在头脑中,而是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更好地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践行,塑造完美人格,推动事业进步,为传承和弘扬国学贡献力量。(作者为著名学者)

(责任编辑 殷竟成 实习编辑 陈博威)

责任编辑 Yisho
进入长江云新闻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推荐阅读

  • 跟着总书记看中国|荆楚足迹 新动长江
  • 独家丨揭秘海军“深海利刃”的水下生活
  • 长江云调查丨6岁男童玩手机游戏疯狂“氪金”24000多元,退款怎么这么难?
  • 我为湖北带好货 | “鄂东老男孩”:身高一米四的百万主播
  • 湖北晴朗倒计时!月底即将被雨水承包
评论 最热 最新
打开长江云新闻看更多 
发表评论。。。
{{ item.passport.nickname || "" }}

{{ item.content }}

{{ formatDate(item.create_time) }} · {{item.ip_location | splitAreaCity}} 回复
{{realSupportList[item.comment_id] || 0}} {{item.comments.length}}
{{ i.passport.nickname || "" }}
{{ i.replyed_passport.nickname || "" }}

{{ i.content }}

{{ formatDate(i.create_time) }} · {{i.ip_location | splitAreaCity}} 回复
{{realSupportList[i.comment_id] || 0}} {{i.reply_count || 0}}
{{item.foldStatus ? "收起" : "展开" + item.comments.length + "条回复"}}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点击加载更多
发送

登录长江云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

https://img.cjyun.org.cn/a/10008/201703/0b054dcca37a11e3bc3b9145a1eda13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