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云报道(湖北之声记者向秀 通讯员朱安安)昨天(10号)上午,武汉光谷海水稻生物技术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30年前,海水稻在广东湛江被发现,经过26年繁育,其抗盐碱、抗病虫害、耐瘠脊、耐涝等特点被认定具有很高的种质资源价值。此番成立研究院,正是希望搭建起“科企合作”的创新合作研究平台,加快海水稻的研究与应用。报道:
随着地球气候和环境的变化,干旱和土地盐碱化成为了制约农业生产的两个最突出的因素。数据显示,在我国有61%的耕地没有水源保证,撂荒的海岸滩涂和盐碱地高达十几亿亩。水稻作为用水最多的主要农作物,如果能突破抗盐碱的难题,必将实现产量的飞跃,而海水稻作为一种独特的种质资源,恰好提供了这种可能性。
杂交水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英国:“我们的团队希望能把海水稻的性状和我们的红莲系结合起来,实现杂交优势,将来比如我们的杂交水稻能在盐碱地种植,并且实现高产。”
与此同时,20多年的研究表明,种植海水稻对治理盐碱地作用明显。2015年,“海稻86”的植物新品种权正式落户武汉海稻国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谢小青表示,发起成立海水稻生物技术研究院,就是希望搭建一个“资源共享、成果共享、平台共用、合作共赢”的“科企协作攻关”平台,加快海水稻的研究与应用。
谢小青说:“在尊重各自知识产权和核心利益的基础上,开展分工合作,推进海水稻研究的规范有序开展,形成研究合力,切实保证我国率先取得海水稻所含功能基因的知识产权。”
(责任编辑 张智美子)
责任编辑 张智美子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