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十堰市积极探索推行人大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工作机制,对涉及民生保障、大局发展、生态保护等领域工作,形成“人大监督+检察监督”工作合力,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关切的实际问题。
这两天,家住十堰市郧阳区鲍峡镇鲍家店村的村民王太山,每天都会到自家附近的小河边遛弯儿,让他惦记的是,被洪水冲毁的污水管网修复工程进展情况。
十堰市郧阳区鲍峡镇鲍家店村村民王太山:“自从污水管网被冲毁之后,夏天一打开窗户,它就有一股很刺鼻的味道,搞得我们都不敢到河边上来。这个项目我盼了好久,终于等到了。”
原来,河道下收集污水的管网再汛期被洪水冲毁,导致居民生活污水不能有效收集处理,严重影响群众生活,居民们对管网修复呼声很高。
十堰市郧阳区人大代表叶祥莲:“群众利益无小事,收到群众的反映后,我们迅速进行了实地走访,并形成代表建议提交区人大常委会,区人大经研究讨论认为我们建议属于公益生态环境保护类建议,并转交检察院监督办理。”
十堰市郧阳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黄敏:“我们收到人大常委会转交的代表建议后,根据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衔接转化工作办法,迅速启动了现场调查,召开了公开听证会,向相关单位制发了《检察建议》,推动了项目尽快实施。”
检察建议发出后,相关行政机关迅速将修复改造工程提上日程,并按照高标准、管长远、惠民生的重大基础工程来推进。为了督促项目实施,区人大代表和郧阳区检察院还定期组织“回头看”,确保项目早建成、早见效。
十堰市郧阳区鲍峡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烽:“项目建成后,将彻底解决我们集镇上近2万人的生活污水排放问题,能够提高集镇的宜居度,能够改善集镇居民的生活环境。”
代表建议加检察建议让“民声变现”,这是十堰市探索人大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的创新实践。今年5月,十堰市人大常委会出台《十堰市人大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衔接转化工作办法(试行)》,旨在通过人大机关与检察机关之间的协调推进、信息互通、优势互补,共同推动解决涉及公共利益的公益保护问题。目前,全市已成功办理23件代表建议转化为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案件,双向衔接转化初显成效。
十堰市人民检察院检委会委员、三级高级检察官郑轩:“下一步,全市检察机关将以该机制为抓手,加强与人大代表的沟通联系,通过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推动检察工作向纵深发展,全力维护好公共利益,为推动社会治理、促进十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杜可飞 十堰台 耿吉国 通讯员 饶传军 贺兴 责任编辑 李小涵)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