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华中科技大学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机械工程专家、教育家、原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杨叔子举办遗体告别仪式。杨叔子院士于11月4日晚在武汉逝世,享年89岁。
在杨叔子院士的送别仪式上,众多华科学子自发送别德高望重的杨先生。最令人动容的是学生送来的花圈都被摆放在了最靠前的位置。回望杨叔子的一生,他曾自我评价“我最重要的身份是一名老师”,如今,一排排学生送来的花圈成为了这句自我评价最生动的注脚。
在学生眼中,杨叔子是机械工程领域著名院士,也是一位极具人文情怀的大先生。出生书香世家,“清廉爱国,师表崇德”的家风庭训影响了杨叔子的一生。1952年,国家百废待兴,怀揣工业报国梦,杨叔子进入华中工学院学习机械工程专业,1981年,他前往美国做高级访问学者,争分夺秒地开展机械工程领域里的应用研究。临近访问期满,婉拒了美国方面的优厚待遇,毅然踏上回国归程。
杨叔子学生、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世元:“他是先贤前辈,是我们的楷模。杨老师写过一首诗,有两句叫‘他乡情纵好 报国志无涯’,心心念念的自己回国,要报效祖国。这样子的家国情怀,实际上是深深影响我们。”
作为机械工程专家,杨叔子时刻关注国际前沿技术发展,着眼于工程实际,攻克了钢丝绳断丝定量检测国际难题,并牵头承担了智能制造领域第一个国家级基础性重点项目,开辟了我国智能制造研究新领域。
杨叔子学生、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胡友民:“杨院士率先在国内提出来,将智能制造以及人工智能与传统的机械工程相结合,提出来把时间序列分析,应用到机械工程检测诊断里面去。解决了当时国际上非常困难的一个问题,现在过去了30年,它仍然是一种纲领性、指导性的一个智能制造方面的内容。”
虽然是出身机械制造专业,但杨叔子对于人文学科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推崇和尊重,他担任校长期间,华中理工大学定期开展人文讲座,他多次担任主讲人,用自身深厚的人文素养感染全校师生。在他的倡导下,一场声势浩大的“人文风暴”由此发端,清华、北大、南开等名校纷纷加入人文素质教育的大潮。
杨叔子学生、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余东升:“他是我们人文素质教育的首创者,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知名大家、教授来给学生做讲座。从1994年开始到现在已经是2400多期了,讲座的课堂可以容纳200人,每次在走廊上都挤满了人,在人文学科的影响力巨大。”
回望杨叔子的一生,他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学子。他先后共指导150多名研究生,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机械工程和高等教育领域的栋梁之材。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吴简雅 牛中毅 责任编辑 桂亮)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