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云特别策划
“我们的新时代”专题报道——
“鄂的幸福家园”上线
真情书写荆楚儿女共建美好家园
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动实践
今日推出
《从零到亿,小盆景的“升值记”》
“到9月底,今年我们镇的盆景苗木销售额有8000多万!”2022年10月20日,宜昌市长阳县高家堰镇盆景产业党支部书记方秉荣自豪地说,“高家堰的中华蚊母是我们盆景产业发祥的第一品种,也是我们村的No.1 !”
扎根高家堰村的方秉荣和村民们一起,愣是在丹水河边的山坳坳里,从零起步,用勤劳的双手打造出一条年销售额过亿、资源存量15亿的盆景产业,书写出一篇精彩的“高家堰盆景升值记”……
从“0”到200多万
“水浆柯子”变身“摇钱树”
高家堰镇盆景苗木产业起步于1983年,高家堰村村民向克楷和同乡外出务工的时候,在湖北沙市发现有中华蚊母苗制作的盆景,一下就联想到了家乡丹水河沿岸,也长有这种中华蚊母原生苗桩。当地人叫它“水浆柯子”,成片成片的野生苗子几乎没人过问。向克楷好像发现了宝贝,回到村里就仿效别人,把这些野生苗木挖回来,做成盆景苗木,摆在门前的公路边售卖。小小盆景,由此开启升值的步伐。
“他们回来说干就干,开始了村里的第一批盆景买卖。”方秉荣介绍,高家堰镇位于318 国道,东接武汉,西通成渝,借着南来北往的交通区位优势,村民们的盆景压根儿就不愁卖。“通过这一个品种,他们各家各户都卖出了名堂,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随后几年,高家堰村前前后后有50来户,做起了盆景生意,每年总共能有近50万的收入。从“0”到50万,小小盆景的巨大升值,成为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新希望。
1995年以前,高家堰以采挖原生小桩制作小盆景为主,村民们各家各户“单打独斗”,盆景生意规模小、品种少。为了把村里的盆景资源整合起来,方秉荣在1996年,向县里提出了打造“千米展销一条街”的设想。在县里的支持下,村里申请到了10万块的奖补资金,村委会积极组织动员,发动村民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各家各户每挖一个石方,每挖一个土方,镇政府都有补贴,就这样把这个市场建起来咯!”方秉荣告诉记者。
市场建成了,高堰村家家户户种上了盆景,也带动临村的村民种盆景。为了更好的发展盆景产业,尝到甜头的村民们创业热情高涨,纷纷走出去,到四川温江等地学习盆景生产技术,提升本地盆景的竞争力。高家堰的盆景品系从当初单一的中华蚊母,拓展到金弹子、火棘、南天竹、黄杨、腊梅、月季、构骨、银杏、红豆杉、紫薇等多达18个品种。村民们的盆景技术也越来越娴熟,村里出了越来越多的“盆景专业户”。上个世纪90年代末,沿着高堰村的这段318国道,家家农户房前屋后呈列着不一样的盆景品种,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盆景绵延千米,形成远近闻名的“盆景长廊”,全村盆景苗木销售收入达到年均200多万元。
一次偶然的机会,村民们发现了小盆景的大潜力;从“0”到50万,再跨到200多万……一次次的求变探索,让小小盆景的身价倍增。
从“原生苗木”到“人工培育”
大基地撑起千万产值
“盆景长廊”的名声打响了,全国各地客商慕名而来,盆景生意越做越红火,订单量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原生盆景坯桩逐渐满足不了市场需要。再加上2002至2004年,长阳境内的水利水电工程关闸蓄水,部分原生盆景坯桩淹没在水位线以下,苗木资源存量逐渐告急。
“原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光靠这些发展不下去,必须想办法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方秉荣说。路在哪里?这就是探索人工技术繁育盆景品种,扩大苗木资源。2002年,以向克楷为代表的一批专业户对中华蚊母和金弹子等盆景品种的人工繁育技术进行了前期研究和试验,经过5年多的人工繁育,第一批人工苗木培育桩获得成功。于是,村里组织集中教学,开展培育实践课程,发动专业户带动种植户,种植户带动其他村民,教会大家金弹子、中华蚊母、紫薇等名优品种、中小盆景的人工桩的培育技术和嫁接技术。经过5—8年人工繁育周期,人工苗木培育桩一经上市就广获好评。“五年的金弹子做成小微盆景,一株可以卖到1000块以上。”方秉荣说,“中华蚊母既可以做小微盆景又可以做人工绿化带,我们高家堰的这两个品种卖的可好了!”
全镇11个村,已经发展金弹子、中华蚊母人工苗木基地3700亩,人工桩培育中、小盆景已成为全镇盆景产业发展的新支撑,全镇盆景产业收入因此上了一个新台阶。
变“靠山吃山”为“靠山发展”,大规模的人工苗木基地成了全镇盆景产业发展的底气。有了源源不断的好苗木,小盆景的身价又增值,到2010年,全镇盆景苗木年销售收入过千万!
“会卖的”带动“会种的”
小盆景“触电”迈入亿元时代
6年前,高中毕业的李小康还在工地上开挖掘机,父亲的一通电话让他回到了家乡卖盆景。李小康的父亲是村里老一辈做定制盆景的,家里的盆景苗木规模很大,但是限于偏远的地理位置,好盆景就是卖不出去。
怎么办?老父亲只能请外地的儿子回来支支招,看看年轻人有没有什么新法子。为了让父亲放心,李小康决定回乡试一试。当时的电商直播在服装行业已经有了好势头,那么用直播卖盆景能不能行?说干就干,李小康开始尝试直播销售盆景。他学习直播技巧,研究盆景的特色卖点,练习直播中的讲解内容,在不断地学习和摸索中,第三个月,他的直播间就有了明显的成效,一场两个多小时的直播,卖了接近4000多块钱的收入。现在的李小康,在全镇48位直播达人里排名第一位,去年他销售了600万块钱,今年销售额有望突破800万!这个成绩很是让人羡慕。
不止李小康,村里尝试互联网销售的年轻人不在少数,长阳高家堰盆景产业协会会长向意廷就是其中一员。
2016年的一天,向意廷的妻子曾双艳在网络上随手发布了一条六月雪的短视频,没想到竟然有人通过网络找上门来,买下了这盆六月雪,曾双艳马上把这件事告诉了向意廷,两人惊喜万分,从那之后,向意廷坚定了通过短视频卖盆景的心。不久之后,向意廷建立了自己的盆景创意工作室,通过拍摄精品盆景短视频吸引流量,并将盆景艺术与清雅之态、清正之气、清白之志、清活之心等廉洁文化元素结合起来,在电商销售中凸显盆景刚劲、正派的意蕴,提升盆景的附加值。如今,向意廷在各大电商平台已经积累粉丝100多万,成了高家堰镇名副其实的“盆景大王”。
随着一大批像李小康、向意廷这样的“新农民”加入,手机已成为盆景苗木销售的新农具;直播已成为盆景苗木直播人的新农活;现代网络已成为他们的新农资。线上的直播达人们通过网络直播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将传统的线下摆摊式销售转化为线上销售。“线上+线下”销售模式双轨并行,形成了电子商务和传统种植相融合的新业态。
2021年,全镇盆景苗木年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亿元大关,到达1.2亿元。“互联网+”为小盆景的升值加大了马力,高家堰村的盆景产业发展再次迈上了新台阶。
小盆景做成了大产业。高家堰镇盆景产业已经形成“百里盆景长廊、千户百姓作坊、万亩种植园区、亿元销售收入、十亿资源存量”的发展格局。目前,高家堰镇正在以盆景产业为依托,将盆景展销与生态文化旅游相结合,盆景观赏与精品民俗相结合,打造“景艺家园”盆景特色小镇。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小盆景的升值记,也正是高家堰村民们的“幸福日记”!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大图看专题
↓↓↓
策划:孙俊
记者:孙俊、王晗煜
通讯员:鲁鹏辉、左莉
图片制作:向悦
(长江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