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下周秋高气爽,气温逐日回升!注意早晚温差大

晋级八强!中国女排3比0战胜比利时女排

@湖北人,今晚八点抢消费券!不包含加油券

国家级名单公示!湖北四地入选

外交部提醒中国公民近期暂勿前往巴勒斯坦

喜迎二十大·领航中国|虾稻田的丰收密码

长江云APP   ©原创 2022-10-09 20:2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明确提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湖北时刻紧绷粮食安全这根弦,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因地制宜推广“虾稻共作”等绿色高效种养模式。今年,湖北虾稻田综合种养面积将突破800万亩,稳居全国第一。今天,我们就去“虾稻共作”模式的起源地潜江,探寻虾稻田里的丰收密码。

在潜江老新镇,万亩中稻已收割过半,晚稻谷穗低垂、静待成熟。农户刘家林每天都要来晚稻田里瞧一瞧。

潜江市老新镇田李村村民刘家林:“像结实率好的都是弯下来了的,都是黄色的,像结实率差一点的都是软壳,一捏上去就很明显,一亩地可以收1300斤左右。”

今年,受高温干旱的影响,晚稻的长势不算太好,但对于今年自家的收入,刘家林心里有数。在这片50亩的虾稻田里,稻田为小龙虾生长提供优良环境,小龙虾的产值可以大大补充稻田效益,一块田,两项收入,即使一项有影响,另一项也能有补充,农民都能有钱赚。

潜江市老新镇田李村村民刘家林:“去年库虾(三钱以下)只有4元5元(每斤),今年都是10元11元(每斤),投入是一样的,但是卖的价格就翻倍了。”

让虾、稻跨界融合,是潜江走出的一条特色农业发展之路。2018年,湖北向全省推广“虾稻共作稻渔种养”模式,明确提出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将全省虾稻共作、稻渔种养模式发展到700万亩。刘家林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返乡务农。

潜江市老新镇田李村村民刘家林:“我(原来)在温州电镀厂做抛光的,有一次腰痛发了就回来休息两个月,看到虾稻的情景还可以,感觉好像我等了很多年的事业终于被我找到了。”

起初由于经验不足,刘家林稻田里的小龙虾个头小、产量少,靠着30亩水稻的收成,他才不至于血本无归。和他一样,不少农户在“虾稻共作”中都遇到过问题。当地农业农村部门收集情况后,成立虾稻技术专班,展开对口帮扶。

潜江市老新镇政府工作人员陶坤:“我们农技推广服务中心还有水产技术服务推广中心等技术部门下村指导,每个月会召开一次技术培训会,大概每年可以培训1000人次的农民。”

这几年,小龙虾卖得火,很多农民出现“重虾轻稻”的想法。对此,湖北依照虾稻共作标准加强监管,不断提升水稻效益。2019年,潜江与湖北省农科院展开院市合作,繁育出虾稻专用品种“虾稻1号”,解决了虾稻种植面临的“防倒、防毒、保优”三大难题。由于虾稻米不施农药,天然无公害,一批粮食企业也投身“虾稻”生产加工领域。

潜江市老新镇政府工作人员陶坤:“因为虾稻不仅是一产业,而且是延伸到二产业三产业的一个综合性产业,当二三产业繁荣起来的时候,虾稻的综合产值就起来了,带动一产业增产增收。”

截至目前,湖北虾稻田面积从2005年起步时的十几万亩,发展到2021年的791万亩,如今已占湖北水稻田的20%以上,产值增加近1000亿元,带动7.8万户农民人均增收3356元。

潜江市老新镇红星村村民熊元平:“我是15亩地,全部种水稻的话,只能搞3万斤谷,按今年市场价起步,是卖了3万块钱,我今年搞虾稻共作可以纯赚12万5千元。”

潜江市老新镇田李村村民邓海英:“因为我们有两个小孩,去年怕学费交不上,今年学费、吃的方面都改善得挺多的,把今年的早苗搞好,明年说不定还好一些。”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胡禹 潜江台 张家明 责任编辑 唐元)

进入长江云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推荐阅读

  • 湖北下周秋高气爽,气温逐日回升!注意早晚温差大
  • “长江云开启媒体深度融合新模式”荣获国家级荣誉
  • 重磅!湖北广电3项媒体融合成果荣登全国榜单!
  • 新变异株BF.7有哪些特点?湖北疾控专家来解答
  • @湖北人 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和临时救助申请可以 “掌上办”了
http://img.cjyun.org/a/10008/202210/c5023d168353ca6a66ba7bcaea64e1f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