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党员干部中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是湖北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是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依靠人民群众力量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根本要求。一个多月以来,全省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和群众“面对面”、“心贴心”,让“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推动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身边事,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按照省委部署,5月底到6月底为实践活动全面开展阶段。截至目前,省市县“四大家”领导下基层走访3.5万多次,推动解决问题1万多个;省市县部门领导班子到基层开展调研21万多人次,推动解决问题4万多个;全省50多万普通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参与社区工作75万余人次,收集需求和问题19万多个。
一本本详实的“三张清单”,记录着党员干部“身入心至”下基层的阶段性成果。让群众“点菜”,党员干部和群众共商共议,解决群众所思所忧所盼的问题,涌现了一批“共治共建共享”的有益探索。
在黄冈市红安县七里坪镇柏林寺村,过去几年,这里从县级重点贫困村变为了“幸福美好明星村”。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这里幸福“再升级”:对于农村危旧房整治,在充分共谋共商的基础上,村组干部带头拆、乡贤能人示范拆、乡邻亲友帮忙拆,先后拆除老旧危房、猪圈牛栏337间;对于村庄规划,村民代表加入规划团队,“多共谋、慢出图”,编制出《村庄规划与策划》等五个规划方案。
红安县七里坪镇柏林寺村村民黄新详:“我有一种获得感,一种幸福感,有一种自豪感,更有一种责任感,这么好的环境要靠我们大家来共同维护,共同努力去改变它。”
黄冈市红安县委书记刘堂军:“深入推进共同缔造理念在老区开花结果,念群众所念,急群众所急,访好农家屋,开好场子会,敞开意见箱,实实在在为民排忧解难。”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是工作思路也是工作方法,在咸宁崇阳,“湾子夜话”、“政企夜话”等搭建起了群众议事评事的舞台;在襄阳南漳,由群众组建的12支志愿服务队参与到社区服务,增强了群众的社会治理参与感;在荆州沙市,老旧小区改造形成“两个三分之二”机制,改不改、怎么改都必须经过三分之二以上居民同意。
荆州市沙市区委副书记、区长秦军:“26万涉改居民中,调研参与率达到95%,改造同意率达到98%。”
襄阳市南漳县委书记罗兴斌:“在全县大力推广共享共建共治经验基础上,分层分类开展下级评上级,群众评村社,业主评物业的群众评价活动,真正变‘问题清单’为群众的‘幸福账单’。”
咸宁市崇阳县委书记郑俊华:“确定26个村、10个小区为共同缔造示范点,着力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深化‘四个夜话’载体,深入基层发动群众,聚焦问题形成闭环。”
7月到10月,实践活动将进入持续深化阶段。总结经验,不断推进,更多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将得到解决。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党委办公室二级调研员刘敏:“持续服务企业,助力纾困解难,持续深化代表行动,持续抓好联系点的建设,持续下沉社区开展志愿服务。”
湖北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陈昌宏:“变你和我为我们,深入开展四百暖心活动,厅机关一百多名党员干部联系一百个村社区,一百个民政服务机构,一百个社会组织,一百个困难家庭,深入开展困难群众救助帮扶行动,着力为基层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事情。”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向昊 张龙 刘庆志 红安台 崇阳台 荆州台 南漳台 责任编辑 唐元)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