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党代表一杆旗》,今天我们认识一位生命守护者——付守芝。
上午九点,救护车的鸣笛打破急诊室的平静,一名摔伤腿的工人和一名晕倒的大学生几乎同时被推了进来。没有想象中的慌乱,科主任付守芝冷静地戴上听诊器,快速处置。
语气温柔、动作麻利,很快,两位伤者的伤情稳定了下来。紧接着,付守芝来到重症监护室。21张病床、21位危重病人,消毒水的味道中夹杂着些许复杂和沉重的情绪。付守芝一如往常一样,温柔耐心地一一查看他们病情。
患者晏先生:“我死的心都有了,多难受啊,不是她安慰,我早就死了,抢救十多个小时,这么多器官都损伤了,特别是感谢这个主任,这是我们付主任,肯定是救命恩人。”
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陆辉志:“她的名字叫守,付守芝,她一直只要病人有希望,有一线希望,她就跟家属不停地做病情的交代,让家属能够坚持,让病人也能够坚持。”
从武汉保卫战走过来的人,更懂得“守”的分量。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付守芝迎来的第一个挑战,是救治当时年龄最大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104岁患有十多种基础疾病的王奶奶。
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急诊科主任付守芝:“因为年龄,还有一些智力减退了,不能配合救治护士跟他打针或者是做其他的操作,她就会尖叫,当时有玫瑰,我就拿了一只给奶奶,奶奶看到玫瑰以后,很感兴趣,就开始吃粥和蛋羹,一口气吃了足足有二两,经过14天336个小时的救治,奶奶终于出院了。”
每一个重症患者的生命,不仅需要对症的治疗方案,更是医护人员分分秒秒守出来的。“守”,对病人,是一种温柔恬静,对自己,则是一种雷厉风行。氧气不够用,付守芝带着几个帮手把126桶五十斤重的氧气钢瓶挨个运到患者床前;面对有着感染高风险的插管、吸痰等手术,她率先上阵。在那个与死神赛跑的三个月,她带领团队成功救治109名危重症患者,包括30多位70岁以上的老人、两位百岁老人。今年上海抗疫期间,付守芝又把在一线救治危重症患者的经验分享给上海的医护。
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急诊科主任付守芝:“我们就有一种家国的情怀、家国的责任所在。作为一个医生,我又是一个党员,多了一份责任,我们要扛起这个责任。”
一枚党徽,一生责任。在急诊科工作近20年,付守芝看过太多因缺少急救知识导致病情延误的情景,她痛心不已。14年前,付守芝开始公益为群众普及急救知识,而这又是另一种“坚守”。从最开始两个人在小区广场、街心花园“路演”,到越来越多的党员、年轻医护加入,如今付守芝已经建立起6支急救培训小分队,累计培训市民5万多人。
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急诊科主任付守芝:“我对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理解更加深刻。我要做这一个理念的践行者。我的名字叫付守芝,付是付出的付,守是守护的守,我愿意守护我身边的每一位患者。”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杨旭珲 陈芳芳 责任编辑 李小涵)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