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身边,一些建立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传统菜市场,普遍存在乱堆乱放、环境差的情况。然而,这些农贸市场的治理又牵扯多方利益,如何让居民和商户都满意?武汉市黄陂区“幸福里”农贸市场作出了探索。
这里是武汉市黄陂区“幸福里”农贸市场,干净整洁,新鲜蔬果一应俱全。正值早市,在一家挂着“明星摊位”的商家前,消费者一波接一波。
武汉市民曹大姐:“价格都不贵,蛮好又新鲜。”
武汉市黄陂区“幸福里”农贸市场商户陈大洪:“我现在都挂了12个了,没地方挂了,通过这个每个月的生意比以前好多了,翻了两三倍。”
收入翻了倍,得益于“明星摊位”的加持,而这个好主意,正是前不久陈大洪自己向管理人员提出的。
商户陈大洪:“集贸市场规划好了,就必须有一个好的发展,就必须有一个带头人,我就跟市场建议,通过比较评选让其他做生意的在带动之下都一致性达到卫生标准。”
广亨元集团幸福里农贸市场管理负责人李雪儿:“我们就建立了一套标准,每天考核检查,每一周做一个小结,评出得分优选的作为明星摊位。”
群策群力,从而让大家都受益,其实在“幸福里”并不是偶然。别看现在“幸福里”改造得如同超市一般,其实在一开始,不少商户觉得改造会影响小半年的生意,所以并不同意。
商户王小梅:“一改造,以后怎么好生存,又怕改造以后没有以前的好,找不到一种归属感。”
为了让大家安心,当时,街道协调相关部门,一夜之间修复了破损的道路,并挨个听取大家的想法。经过近一周的劝导沟通后,大部分商户都同意改造计划,不过,仍有几户还在犹豫。就在这时,在市场里干了30多年的童大姐找到管理人员,说她愿意试试。
商户童春娥:“毕竟我在这里三四十年,也算是个老大姐,我们在市场里都像一家人一样,就说这个市场不会是一下就有这么好,希望通过一起的努力,让幸福里农贸市场越来越好,当时就是这样想的。”
在帮忙劝导的同时,童大姐也建议街道和管理方给大家安排一片临时的区域,尽量减少市场改造给商户经营带来的影响。
广亨元集团幸福里农贸市场管理负责人李雪儿:“如果这件事情单纯从我们企业来做,甚至一两个月都不一定能达到,在这个时候群众的力量,比如说像童大姐,他们会给到周围的这些商户很大的影响,我们大概总共就三天时间(劝导成功)。”
成功说服商户只是第一步,改造如何做到既标准,又改到大家心坎里?街道和管理方决定,让所有商户参与进来,把“幸福里”当成自己未来的家,一起做规划。
商户龚碧芳:“要干净、卫生、整洁,就说我们里面搞规划,蔬菜归蔬菜,肉归肉,鱼归鱼,搞整洁一点。”
广亨元集团幸福里农贸市场管理负责人李雪儿:“众人拾柴火焰高,他们给我们提了大量的专业性意见,用超市化的标准,比如肉食摊铺,他们都是有工具的,销售完毕以后,他们的刀具这些收藏是应该带门带锁的,虽然只是小小的点,但是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
听取了大家的建议后,“幸福里”的改造在45天内顺利完成。改造后的摊位面积比之前增加了30%,增加了空调、电扇、休息区域等配置,而摊位费平均只增加了5%左右。现在,大伙儿都把“幸福里”当成了大家庭,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大家庭”也越来越好!
广亨元集团幸福里农贸市场管理负责人李雪儿:“在营销方式和各个方面的管理上面再做升级,会跟我们的大家庭各个商户在一起共同商讨,把它(‘幸福里’)往一个品牌化方向去发展。”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刘佳颖 陈芳芳 胡禹 通讯员 王汉军 张洁 责任编辑 何潜彬)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