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因疫情影响,餐饮行业遭受不小的冲击。在各级政府部门、相关行业相继出台纾困政策的同时,经营者们也在努力摸索新的求生之道。
凌晨两点,这家面馆是这条街上唯一还亮着的门面。
24小时营业,是这家面馆应对疫情冲击的“笨”办法。去年6月以来,店里8个人分黑白两班倒。虽然夜班的生意比不了白天,但卖出的每一碗面,都是增量。
面馆店主王永社:“晚上8点到早上7点,11个小时左右,1200到1500元毛收入,一个月下来就是能保住房租,房租我们一个月两万多一点。”
这天,干到转钟,外卖只接到了113单,只有以前的三分之一。为了走量,王永社取消了10块钱的外卖起送标准。
在配送距离上,王永社也作了调整。他把95%的单量控制在3公里以内,剩下的5%岔开接单,最远的要送到7、8公里以外。虽然每接一单3公里外的订单,他就得至少支付2.5元的配送费,但即便是亏钱的小单子,王永社也照单全收。因为,他心里有自己的盘算:在外卖平台上,卖出的量大,排位就能更靠前,为今后接挣钱的单子打下基础。
面馆店主王永社:“现在赚每一分钱都非常困难,你不做的话会更困难,开面馆的,一碗面5到15块钱这个样子,一碗面的赚头很小,重点是靠量、靠更多人来吃才能生存得下去。”
还是为了冲量,王永社扛住了成本上涨的压力,坚持不减量、不涨价,没想到这给他带来了薄利多销的惊喜。
面馆店主王永社:“堂食达到了最高峰,感觉到我这一步走的是对的。”
生存下来的小面馆,最近迎来了一连串利好。因为堂食的人多了,一些有员工用餐需求的企业,注意到了这家24小时面馆。这两天,王永社拿到一笔500人左右的固定客源,每个月至少可以增加9万块钱的营业额。作为外卖平台认定的困难商户,他还收到了3月和4月两个月的返还佣金,总共3657元。
面馆店主王永社:“虽然这个3000多块钱不是那么多,但是好比我卖了600碗热干面。”
美团湖北区域公关负责人郭文杰:“4月份我们发放第一批,整个湖北有18000多家商家,其中武汉有3000多家,就我们返佣的。”
几天前,湖北出台18条措施加快消费恢复提振,王永社终于盼来了下个月就发消费券的好消息。加上自己一年来努力跑通了“冲量”的自救模式,王永社的信心更足了,他准备过些日子再盘一家新门面。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王珣 洪宗泽 卞勇 责任编辑 吴松)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