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籍脱贫户子女,明起报名!定向培养,只招102人!

湖北明后天雨水持续在线 最高气温将降至20℃左右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原司长孙国峰接受审查调查

即日起可举报!武汉市教育局就中小学校食堂问题征集线索

实时更新 | 杭州地铁1号线金沙湖站突发进水 目前现场人员已全部疏散

爱上湖北 | 国际博物馆日 揭开文物重生的神秘面纱

长江云APP   ©原创 2022-05-18 21:40  

每一件文物,都是历经千年后觉醒的宝藏,而在它们的背后有一群被称作“文物医生”的文物修复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件青铜文物重生的秘籍。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李玲:“我是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李玲,从事文物保护40年),修复的文物大概一万余件。”

记者赵黎黎:“太震撼了李老师,这些都是刚刚修复完成的吗?”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李玲:“对,这些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苏家垄的出土的一批文物项目,项目已经四年了。墓葬里面出土文物大概有1000多件,其中一件就是88号墓出了一对壶。你是第一个观众来看它,因为我们这批东西(文物)还没有对外展出。这是个酒器,是规格最高的。除了精美,还有161个铭文,记载墓主人的很多的功绩,以及他生平的一些事情。”

记者赵黎黎:“相当于也是一个记载的一个载体。我一直有一个好奇的点,就是以前刚制作出来的时候,它就是这样子吗?”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李玲:“最开始的新的时候也是金灿灿的,通过几千年后土壤的环境的腐蚀,形成这种五彩斑斓的青铜的一个颜色,也非常漂亮,古香古色。”

记者赵黎黎:“那为什么没有给它还原成以前金色的样子?反而是做了一定的保留。”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李玲:“文物保护有很多原则,第一个少干预;第二个完整性、真实性。

修复几近全损的青铜器,是挑战也是常态,需要面临的“疑难杂症”层出不穷,为了逐一击破,每块残片都需要经过一次全面“体检”,找出症结逐个对症下药,之后修复的步骤,更是有十几道工序。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李玲:“这件器物,当时因为是很多碎片,碎了大概30多片青色的是,原来的残片黑色部分是后来补配的部分。我们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补配的,要做颜色,仔细看补配的地方还是有差别的。在我们修复里有个原则——可识别原则,就是让观众真实地了解文物的当时的保存状态。”

听李玲说,要做好考古文物修复工作,既需要有多学科理论知识基础,还需要对历史文明有一颗敬畏之心。因为文物修复工作高要求,严格遵循传统的师徒制,而每一个徒弟都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练习,才允许触摸文物。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李玲:“现在考古人其实很有幸福感,包括文物修复。因为第一个是触摸千年,是别人触摸不到的。同时在不断地发现、不断地提炼的过程,这是一个很愉悦的过程。我们这个团队有个共同的特点,都热爱这个工作,非常热爱。”

考古文物修复工作不仅在修,更在于对多学科综合研究的重要价值。近年来,随着3D打印技术在文物修复方面应用与发展,湖北省博物馆也与铸造企业联合开展了第一次尝试,经过两年的研发与创新,第一个通过3D打印技术辅助完成修复的编钟在省博物馆展出,正是由于文物背后的匠人默默坚守,文化技艺代代传承,数字化科技强强赋能,让国宝重焕新生。但文化传承的路上,他们依旧乐此不疲。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青铜器文物修复师王瑞平:“因为从小喜欢历史,文物又是可以触摸的历史。把破损的文物修复起来,也是让文物的价值得以延续下去,我觉得对我而言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李玲:“我明年退休了,但是我很自豪地会向世人宣布,我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择一事、爱一生、一生一事。”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青铜器文物修复师郭移洪:“ 虽说现在退休下来了,还对这项工作非常热爱。在有生之年,培养更多的学生,把文物保护事业继续延续下去。”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赵黎黎 王磊 责任编辑 徐诗雨)

进入长江云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推荐阅读

  • 武汉又一家急救站正式开站,助力打造“10分钟医疗急救圈”!
  • 中国旅游日 | 湖北17市州绝美海报已发送,注意查收!
  • 刚刚发布,湖北“宝贝”上榜!
  • 打击整治养老服务诈骗!湖北省民政厅建立“绿黄橙红”风险管控名单
  • 武汉城市圈城市融合指数发布,鄂州、黄石、孝感分列前三
评论
打开长江云APP看更多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
http://img.cjyun.org/a/10008/202205/3c2ee837f9803066c77a6ef96e4a8dce.png